包头:中医药“提档升级”守护群众健康福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5 22:15:39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木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蒙医馆)实现全覆盖;
包头市10个旗县区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蒙医馆)125家,优质中医馆(蒙医馆)占比91%;
80%的嘎查村卫生室、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中医(蒙医)4类6项非药物疗法;
目前,包头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约690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约450人;
拥有8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个名医名师传承工作室;
2024年,全市开展健康文化夜市20余场,开展文化宣传义诊活动900余场;
……
一组组数据,见证和记录了包头在中医药(蒙医药)领域持续发力的铿锵步履。
近年来,我市围绕提升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与弘扬中医药文化两大核心任务,出实招、亮新招,让古老的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为包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优化资源布局 织密基层服务网
走进包头的大街小巷、乡村牧区,不难发现,中医药(蒙医药)服务的触角已深深扎根于基层。一幅以县级中医(蒙医)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各类非中医(蒙医)医疗机构中医(蒙医)科室为骨干,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包头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网络正在徐徐铺展。
全市9个旗县级中医(蒙医)医院中,8个已达二级甲等水平,成为区域内中医药(蒙医药)服务的关键枢纽。701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与592家中医(蒙医)门诊部及诊所星罗棋布,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在九原区麻池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前来就诊的李大爷感慨地说:“以前想看中医,得跑到大医院,折腾大半天。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中医馆,不仅能开中药,还能做针灸、推拿,很方便。”
像这样的中医馆(蒙医馆),在我市已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全覆盖,近年累计投入1852万元建设125家中医馆(蒙医馆)。走进这些中医馆(蒙医馆),艾灸的袅袅青烟、中药的阵阵芬芳弥漫在空气中,处处彰显着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我们致力于完善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除了建设中医馆(蒙医馆),我们还注重提升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蒙医)科室的服务能力,目前100%的综合(专科)医院、90%的妇幼保健机构都设置了中医(蒙医)科,80%的嘎查村卫生室、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中医(蒙医)4类6项非药物疗法,真正实现了中医药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培育专业人才 传承中医火种
在中医药(蒙医药)发展进程中,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师父临床经验丰富,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中医学知识,让我在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上都有很大提升。我现在已经是哈林格尔乡镇卫生院的一名中医大夫,能将自己的医疗技术带给老百姓,我觉得很有意义。”全国第三、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岳在文的学生王玉强说。
包头积极建设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2024年新增4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成12个名医名师传承工作室,传承带教46名骨干人才。
此外,我市还主动强化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培训课程涵盖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实践技能、中医特色疗法等多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基层中医馆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持续开展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也成效显著,2期培训吸引300人次参与,让更多基层医务人员掌握了实用的中医药技术。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我们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通过搭建各类学习平台,让年轻一代中医师能够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技艺,推动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岳在文说。
提升服务能力 让老百姓有“医靠”
走进青山区振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古色古香的装饰、浓郁的中药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患者不仅能接受传统的中医诊疗,还能体验到中医康复理疗、“治未病”预防保健等多元化服务。
“我之前失眠很严重,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效果不佳。这里的医生给我开了几副中药进行调理,还建议我配合艾灸治疗,现在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了。”患者王女士对中医馆的服务赞不绝口。
2024年,我市6个旗县区积极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2个旗县区已通过自治区验收。全市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适宜技术65项,建成125家中医馆(蒙医馆),其中优质馆114家,占比达91%,示范馆占比达12%,中医(蒙医)医师配备率达到100%。这些数据背后,是包头市提升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我们始终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交流,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中医药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到我们中医馆看病,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信任。”青山区振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理疗科工作人员介绍。
弘扬中医药文化 让传统瑰宝焕发光彩
包头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弘扬中医药文化。“编纂《包头中医史》,记录包头地区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对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意义重大。”参与《包头中医史》编纂的专家说,“这本书不仅能让后人了解包头中医药的历史,还能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提供借鉴。”
不仅如此,在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方面,我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市蒙医中医医院的文化展区、达茂旗蒙医医院的中(蒙)药百草园科普教育基地、固阳中医医院的中药标本展示空间等,都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2024年,全市还开展了多场健康文化夜市、文化宣传义诊、“鹿城健康大讲堂”等活动,开设“鹿城有方”养生专栏,推出中医养生视频,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这么多专家送医上门,这么多中医项目可以体验,这个健康夜市真的开在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了!”参与九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九原区各苏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医健康夜市”义诊咨询活动的熊大爷体验了颈肩部推拿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对“中医健康夜市”赞不绝口。
迎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近年来,我市在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优化服务网络到培育人才,从提升服务能力到弘扬文化,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包头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心和智慧。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中医药(蒙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服务网络,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中医药(蒙医药)在医疗高地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
相关文章
-
池州贵池区杏花村社区:“三学两练”淬本领 茶话议事解民忧
【来源:中安在线】为深化社区治理效能,满足居民多元需求,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街道杏花村社区创新推出“三学两练”人才培育机制,以“邻事茶话会”为载体搭建居民议事平台,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有效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实现社区治理效能与居民幸福感“互促共赢”。靶向赋能“三学”体系“杏
-
麦浪飘香~增城万亩丝苗米基地早稻丰收啦
【来源:广州增城发布】7月8日,在朱村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以下简称种植基地)的稻田里,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被整齐地卷入机器,脱粒后的稻谷通过传送带直接装入等候在一旁的运粮车。这是一幅丰收画面。收割机开足马力抢收水稻科学种植保障早稻大丰收据增城农投集团朱村农投公司种植技术主管吴俊介
-
“愿赌服输”!山东又给河南打钱了
大河网讯 山东又给河南“打钱”了。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消息,近日,按照协议约定,山东省作为受益方,兑现河南2024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6207万元。在这场“鲁豫有约”的“对赌”中,流入山东的黄河水水质稳定向好,山东“愿赌服输”,欣然给钱。一河相牵的山东河南,在这场“赌”约中你好我好
-
病人家属抢了我的航线后,我直接拒绝出诊孙淼江成礼小说在线免费阅读
老妈给在绝密单位的我打来电话,让我回家帮她救她朋友的父亲。领导听说了此事,为了我的安全,命人给我准备了专机,特批了一条返乡航线。却不想飞机刚落地京城,还来不及缓冲结束,就被直接撞了出去。剧烈的撞击让我和机长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好在我们身手了得最后一刻逃
-
为了白月光把我丢在荒漠,我走了你哭什么:结局+后续+完结APP内阅读 黎默阳舒映雪全文大结局
话音刚落,没等我反抗,在一旁待命的保镖立马上前摁住我,将我的鞋子强行脱了下来。我的脚踩在滚烫的沙子里,顿时被烫破了一层皮。此时弹幕上已经开始了激烈的押注,押我会主动认错的金额一度高达几百万。“哥哥,你要是实在撑不下去就道歉吧,我不会和你计较的。”周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