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户村民一致同意:免费让地30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8 12:15:00
55岁的马志学
家旁边有10多亩地
一年有两万多元收入
如今,这10多亩地全部“充公”了
变成了村里新修的道路、
停车场和亲水景观的一部分
在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灵宝村三组
23户农户在没有征迁款的情况下
为了村里的后河河段治理项目
免费腾地30亩
“老百姓的想法不一样了,眼光变了!”
6月5日,灵宝村党委书记匡静静
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感叹地说

河道整治中(通讯员 李春燕 摄)
去年7月,匡静静在三组村民大会宣讲该项目,项目总投资593万余元,全部为建设资金,如果涉及占地,没有征迁款,“但怎么修、怎么建,听大家的。”顿时,现场炸开了锅,“哪有占地不给钱的道理?”
“项目除了河道、环境整治和道路提升外,还会结合大家意愿种果树,果树的管理收益都交给大家。”匡静静解释。
此前,村里有过4次征地,参照过去,一亩地补偿一万元左右。“谁不想拿到一笔钱,再去潇洒一把。”村民范成武说,曾经有老百姓为了一棵树苗,争得面红耳赤。
这些年,伍家乡发展很快。“周围的共同村、共谊村、共联村都是‘千万村’。”匡静静掰着指头说,年收入260万元的灵宝村,在紧邻城区的伍家乡已是“后进村”。

道路改造前(李春燕 摄)
村民也想发展。4年前,马志学种了橘树、李树和雷笋,因村里配套差,采摘无人问津,最后不了了之。这一次,马志学面临让地10多亩,是让地最多的一户。妻子和女儿想不通,坚决反对。马志学说服家人:“环境不整治好,车都进不来,啥致富门路都难得整起来。”
“地还是村民的,建什么、怎么建,充分吸收村民意见。虽然没有征迁款,村民却可以换取发展机会。”伍家岗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正昂说。

道路改造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义超 摄)
2024年12月10日,距离项目开工日10天,23户村民一致同意免费让地。此后,项目方为村里栽种2500株果树。“修条步行道通到果园,方便以后采摘。”“门前可以修两个停车位。”项目实施中,村民的一些意见都被采纳。
49岁的村民屈庆萍拉着记者走进果树林:“明年桃树、李树开花结果,一定能来不少人。大伙儿找到新的发展路子了。”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德富表示,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民的眼光已今非昔比,大家不要“输血”要“造血”,不要眼前利益要长远利益,是从“争补偿”的小农思想向“谋发展”的市场思维的转变,是摒弃小富即安向追求产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转变。
来源:湖北日报
相关文章
-
“村庄挖出疑似乌木”调查:村民称曾有疑似乌木被挖出后运走
轰鸣的挖掘机作业声,终于从村里消失了。几段未被运走的疑似乌木,被钢丝绳套着堆放在田里,上面覆盖了一层杂草。8月28日深夜,四川南充南部县东坝镇原渭子溪村(现已合并为大地坝村),有人欲将从地里挖出的疑似乌木装车运走被村民拦下,被拦下的疑似乌木随后被留在村里。留在村里的疑似乌木连日来,红星新闻记者在当地
-
郝官屯镇郝官屯村“铭记烽火岁月弘扬抗战精神”阅读活动
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郝官屯镇郝官屯村于9月2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了一场以“铭记烽火岁月 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旨在通过阅读经典抗战书籍,让村民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活动现场,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品读经典抗战书籍。有的村民沉
-
8月28日,杭州新房2盘预售,1盘报名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大连普兰店:唐家房司法所巧解邻里通行纠纷 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近日,大连市普兰店区司法局唐家房司法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成功化解一起相邻通行引发的矛盾纠纷,以调解纠纷“小切口”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真正将纠纷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唐家房街道村民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张某为了自家方便,在后院靠道路一侧垒了一道矮墙。邻居李某认
-
深圳用科技手段建设“宁静城市” 超500台定向音响帮居民降噪
今年7月底,深圳晚报一篇题为《深圳黑科技让声音有了方向感》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近日,记者获悉,深圳正用这种科技手段帮城市“降噪”,目前,已在全市公共空间部署超过500台定向音响设备。近日,景蜜公园里,几支广场舞队伍正随着音乐节奏律动着,而几步之外,却几乎听不到音乐声。▲市民用定向音响播放广场舞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