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抗战老兵邵性运:一串蚂蚱里的烽火青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5:51:00
海报新闻记者 刘潇繁 田甜 王楚 枣庄报道
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桃山村的盛夏,翠绿的山楂已经挂满枝头,花椒树的清香漫过整洁的村道。96岁的邵性运坐在木椅上,布满皱纹的手抚过一个个军功章,80年前那个揣着情报、提着蚂蚱串的少年身影,在记忆里愈发清晰。


烽火少年——15岁的勇敢信使
1944年的鲁南大地,日军的铁蹄踏碎了山村的宁静。“看见柴火就烧,房子都不放过。”邵性运至今记得,13岁那年,他们14个放牛娃在徐庄镇半山湾村的山上,攥着拳头立下当兵的誓言。这群少年,被地下工作者秘密考察七日后,12人获准加入鲁南军区,个子最矮的邵性运差点因“年纪太小”被劝返。“我哭着不肯走,跟领导说‘伙伴们都留下了,我也能行’。”最终,警备营21团3营教导员孟永年把他留在身边当勤务员,天一黑就带着他穿梭在黑峪根据地的山路上。
15岁那年的深夜,孟永年交给邵性运一个生死任务——往桑村送紧急情报。他把信件夹在用高粱杆混着麦秸的“蚂蚱拍”里,手里还提着一串刚逮的蚂蚱,这是战乱年月最不起眼的“伪装”。从徐庄黑峪到桑村,60多里的山路全靠双脚丈量,少年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露水,裤脚被荆棘划破也浑然不觉。天蒙蒙亮时,他一瘸一拐地摸到桑村西头的接头茶馆,腿肚子早已累的转筋。
当地下工作者拆开“蚂蚱拍”时,看完信后,就开始写回信。潜伏在日军中的秦翻译官传来了敌军兵力部署和作战路线。靠着这份关键情报,我军在孔庄设伏,一举歼灭数百名日军。这场胜利让鲁南军区为邵性运记了一等功,那个揣着蚂蚱拍的少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的使命。

岁月回响——从烽火战场到沃野新篇
80年光阴流转,当年的烽火少年已成白发老者,但他藏在记忆深处的细节从未褪色——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时的眼神;孟教导员拍着他肩膀说“好样的”时的温度;孔庄伏击战后,战友和乡亲们奔走相告的欢呼……这些碎片串联起一个民族在苦难中的抗争密码。

如今的桃山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战火中飘摇的小村落。邵性运家门口的服装厂机器轰鸣,村民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就能就业;山坡上的鲜桃、山楂、花椒挂满枝头,成了家家户户的“致富果”;24小时不断的水电暖,让日子过得踏实安稳。原来,他们当年拼尽全力守护的,就是这样烟火气十足的寻常日子。



时光飞逝,这抹穿过80年的青春亮色,永远镌刻在枣庄的土地里——它告诉我们,所谓英雄,不过是在危难时刻,敢说一句“我敢去”的普通人;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曾把生死置之度外,为我们蹚平了前路。
相关文章
-
郝官屯镇郝官屯村“铭记烽火岁月弘扬抗战精神”阅读活动
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郝官屯镇郝官屯村于9月2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了一场以“铭记烽火岁月 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旨在通过阅读经典抗战书籍,让村民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活动现场,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品读经典抗战书籍。有的村民沉
-
从落后到超过!老兵激动看完阅兵感概变化太快
气势如虹,排山倒海。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胜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在英雄城南昌,两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相约共同收看阅兵仪式,再忆当年峥嵘岁月。93岁的印余生和96岁的胡琏都参加过抗日战争,他们的一生是
-
一位湘籍抗战军人的烽火家书
抗战家书。文丨张 琦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我们总是想起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缅北中国远征军等著名事件,以及史书上记载的歼敌多少名,阻住日军进攻多少天,缴获多少战利品等等。可我们也不应忘记,在战火硝烟的背后,在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里面,是一条条鲜活的热血生命。他们不仅仅是视死如归的
-
了不起的南山少年(第三季)|双创团收官,少年展示创业蓝图
“我们收官啦!”8月8日,“了不起的南山少年”第三季城市调研活动创新创业调研团为期3天的调研活动,完成了既定调研任务,圆满收官。在调研学习的最后一天,该调研组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展创新创业调研成果路演会。现场,少年们分组登台,自信展示了小组团队精心打磨的路演作品,展现了在此次调研中的收获
-
枣庄抗战老兵邵性运:一串蚂蚱里的烽火青春
海报新闻记者 刘潇繁 田甜 王楚 枣庄报道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桃山村的盛夏,翠绿的山楂已经挂满枝头,花椒树的清香漫过整洁的村道。96岁的邵性运坐在木椅上,布满皱纹的手抚过一个个军功章,80年前那个揣着情报、提着蚂蚱串的少年身影,在记忆里愈发清晰。烽火少年——15岁的勇敢信使1944年的鲁南大地,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