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这就是枣庄#​#枣庄峄城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石榴园传说:檀香撒种与万亩榴园

峄城石榴园被誉为“世界第一榴园”,其起源与一则神话密切相关。相传王母娘娘的侍女檀香,因羡慕人间生活,偷取孙悟空从西天带回的石榴种子撒向峄城山坡。

王母震怒,派雷公电母追杀檀香,檀香被击毙后化作青山,种子则长成石榴树,形成今日12万亩的冠世榴园。该传说不仅解释了石榴园的起源,还融入了牛郎织女、孙悟空等神话元素,成为鲁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俗故事。


二、女娲补天与金陵山女娲宫

峄城区阴平镇金陵山一带流传着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相传远古天塌地陷时,女娲在此炼365块五色石补天,并斩鳌足撑四极。金陵山现存女娲宫遗址,宋代曾建女娲祠供奉女娲与伏羲,后毁于战火。

现代重建的女娲宫以“人祖殿”为中心,塑有女娲、伏羲及黄帝像,四周壁画描绘青龙白虎等神兽,展现女娲文化的深厚底蕴。当地还发现“女娲峰矿泉水”,其命名与神话中“地涌神水”的记载相呼应。


三、独杆轿:清官张玉树的廉政颂歌

独杆轿是峄城独有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为纪念知县张玉树(任职1775-1786年)清廉爱民的事迹,百姓创作了“清官轿”表演。

表演者以四米竹竿为轿,县官坐于独杆之上,手捧官印,旗牌写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伴随唢呐与锣鼓,展现悬空腾跃等高难度动作。此艺术形式在文革期间濒临失传,1984年经峄城镇文化站抢救恢复,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双举莲花落:科举落榜生的艺术抗争

莲花落是峄县起源的曲艺形式,由明代弘治年间落第举人孙、杨二人所创。因不满严嵩父子科举舞弊,二人以宫廷“弄臣”为灵感,创作《三百举子打严嵩》等曲目,借表演讽刺权贵。

表演者手持竹板与手玉子(合称“七件子”),即兴编词,雅俗共赏。

清代光绪年间,艺人“锦扇子”因参与劫皇纲案被挖目,逃亡苏鲁豫皖传承技艺。2006年,该曲艺被列入山东省非遗名录,艺人刘云等致力于其复兴。


五、仙人洞传说:洞中一日,世上百年

青石山仙人洞为古峄县八景“仙洞悬云”所在。传说一卖鱼郎登山遇南极、北斗二仙翁对弈,观棋片刻后下山,发现人间已过百年,鲜鱼化为尘土,家乡物是人非。

此故事与“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母题相似,凸显时空错位的奇幻色彩。洞旁醉仙桥、悬云瀑布等景观亦增添传说真实性。


六、岳飞养眼楼与青檀寺传说

峄城青檀寺北侧存“岳飞养眼楼”,相传南宋名将岳飞征战时中毒箭失明,用寺中山泉洗眼复明。此传说与当地历史遗迹结合,赋予青檀寺泉水“神效”色彩,成为游客探访的热点。


七、其他历史人物传说

1. 匡衡墓与凿壁偷光:西汉名臣匡衡(以“凿壁偷光”苦读闻名)的墓地位于石榴园内,其勤学精神被后世传颂。

2. 贾三近与石屋山泉:明代文学家贾三近曾在此著书,其隐居处“石屋山泉”成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峄城区的传说融合神话、历史与民俗,既包含女娲补天等创世神话,也涵盖清官廉吏、文人志士的轶事,反映了当地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些故事通过口耳相传与文献记载,成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石榴园、女娲宫等景观赋予灵魂,吸引游客探寻其人文脉络。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