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水柱“从天而降”轨交站外漏成“水帘洞”?真相原来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5 18:47:00


“水就这样直接‘哗啦啦’地流下来,我们根本没地方可躲!”昨天(6月24日)晚上6时许,市民郑先生向新民晚报记者报料称,轨交1号线和14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6号出入口附近严重漏水,大水“从天而降”,将出入口漏成了“水帘洞”。

市民乘客纷纷避让
昨晚7时左右,记者赶到轨交1号线和14号线6号出入口。现场位于市中心马当路近金陵西路路口附近,这座轨交站位于市中心,周边交通便捷,往来乘客不在少数。记者尚未走近6号口,就能听到阵阵“哗哗”的水流声。走近一看,6号口果然成了“水帘洞”:多股水柱不停地从顶棚上漏下,好似在“下雨”。“大家注意了,这里漏水,要小心避开,往别的地方走……”郑先生一边撑着伞,一边热心地提醒并引导市民“绕行”。据他说,由于漏水体量较大,持续的时间也较长,附近的人行道上已经形成了一条10米多宽,30多米长的“水带”,行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甚至导致受伤。郑先生直言,昨晚6时左右,他出站时,避让不及,被漏水“击中”,上半身几乎湿透了。“漏水持续了1个多小时,却未见有人前来处理。”记者看到,许多乘客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一幕,在出入口“闪转腾挪”:一边要顾及躲开来自头顶的渗漏水,一边还要留心脚下,尽量不踩到水渍,场面一度比较狼狈。
不过,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昨天下午和晚上,现场并未出现大雨。这处大面积的漏水从何而来?记者向轨交方面了解情况。今天上午,相关工作人员答复称,1号线和14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6号口顶部漏水区域不属于地铁车站管辖范围,为周边施工项目的“顶棚区域”。记者进一步与施工方取得联系,一名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漏水区域为工地项目上的一处遮挡棚,用于日常遮雨遮阳。由于前几日连续降水,雨水大量积聚,排水不畅后,昨晚“集中爆发”,积水顺流而下,造成大面积漏水。施工方承诺,后续将对漏水区域做好排水改造,避免类似的状况再次发生。

相关方面已在现场做好围挡
今天中午时分,记者再次赶到现场,经轨交方与施工方沟通后,现场拉起警戒线,放置“小心地滑”的黄色警示牌,做好全面围挡措施。一名身穿蓝色工服的保洁人员正在处理积水。不过,地面上仍留有部分水渍,市民朋友们在经过该出入口时,仍需注意脚下安全。
原标题:《多股水柱“从天而降”轨交站外漏成“水帘洞”?真相原来是……》
栏目编辑:陈浩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徐驰
相关文章
-
以军空袭炸死5名记者 半岛电视台记者遗言曝光
在10日晚的空袭中,以军击中加沙城希法医院附近的一个帐篷,导致半岛电视台5名记者身亡。以军随后承认打死一名半岛电视台记者,指称他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有关联。以军瞄准记者帐篷 有人“被炸成碎片”据半岛电视台报道,该台记者阿纳斯·谢里夫和其4名同事在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中遇难。希法医院负责人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
近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启动会在广州召开。经过长达35个月的前期准备和12轮的短期试运行测试,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从之前只是按周、按月等短期开展交易变成可以每天不间断交易,双方根据需求随时跨省区买卖电力。转为连续结算后,预计日均交易规模将达到38亿千瓦时,进一步发
-
“短三伏”对三伏灸疗效有无影响?专家解答来了
全媒体记者 侯娟娟 韩堃 实习 孔佳欣 刘益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湿气最重的时节,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不少人准备贴敷“三伏贴”,以求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按照传统的干支纪日法推算,今年三伏天只有30天,比往年少了10天,成为近十年来最短的三伏天。这让不少市民心里犯起了嘀咕:伏期变短,原本
-
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徐汇区展评展演昨天举行,绘就文商旅体展融合新图景
昨天下午,当动感的旋律在星扬西岸中心响起,当优美的舞步与橱窗置景交相融合,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表演让市民李阿姨一家停下了购物的脚步:“以前看演出要去剧场,现在逛着街就能看,还能跟着跳两步,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这是“爱舞徐汇 寻梦芳华”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徐汇区展评展演现场发生的一幕,也是
-
从探索跨境办赛 到无感通关骑行 “极速湾区”触手可及
十五运会香港赛区志愿者合影。 受访者供图 十五运会香港赛区官方特许商品已开始发售。 新华社发 1979年,广东队队长何佳在香港捧起首届省港杯冠军奖杯。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足球队上场阵容。 “粤港澳三地相邻,文化相通,在体育领域有着深厚的共同根基。”再过不久,这片热土将迎来十五运会,澳门武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