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您提个醒|夏季气温升高,“飞行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 别拍打!这份防范指南请收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5 08:24:00
近日,市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反映其在户外散步时遭遇隐翅虫叮咬,导致腋下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及灼痛感。本报借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夏季来临,户外活动较多,在游玩或运动时需注意防范蚊虫叮咬。
据张先生描述,几天前的一个傍晚,他在游园散步时,突然察觉到腋下有异物爬行。他随即进行拍打,但不久后,皮肤便开始出现水疱并伴有持续的刺痛感。起初,张先生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仅自行涂抹了止痒药膏。然而,症状并未如预期缓解,反而持续恶化。其腋下逐渐形成一个面积约为成人掌心大小的灼伤样皮损,触碰即痛,严重干扰了其日常生活。张先生说,他于次日即前往医院就诊,尽管进行了药物治疗,但伤口疼痛仍持续了多日。
针对此情况,记者采访了市骨科医院皮肤科的李伟医生。李医生介绍,这种虫子是隐翅虫,属于甲虫类,外观乍看之下似无翅膀,体色由黑黄两色相间构成,形态与蚂蚁相似,虫体各段都含有一种强酸性毒汁。尽管这种虫并不主动咬人,但一旦爬到人体皮肤上被打死或压死,沾染毒液的皮肤就会发生皮损。
“如果沾染毒液的手这里揉揉那里碰碰,可能会导致多处皮肤红肿,尤其眼睛等部位更为严重。”李伟介绍,毒液触及的肌肤,初期表现为片状、条索状红肿,瘙痒及疼痛,随后可能转变为脓疱或灰黑色样坏死,皮损周边出现丘疹及水疱,伴有疼痛或灼热感。1至2周后皮损脱痂,可能遗留浅瘢痕及色素沉着。
若不慎被隐翅虫所伤,市民该如何治疗?李医生告诉记者,由于隐翅虫毒液呈酸性,皮肤一旦沾染毒液,市民应立即使用肥皂水、小苏打溶液等碱性液体冲洗皮肤,持续清洗3分钟以上,以中和毒液中的酸性成分,减轻对皮肤的伤害。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若接触面积较大、红肿疼痛剧烈、伴有糜烂渗出等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需注意的是,风油精、花露水等对处理隐翅虫皮炎并无效果,碘伏、盐水等同样无效。
隐翅虫偏好阴暗潮湿的环境,通常昼伏夜出,且具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有日光灯的地方成群飞行。为此,李医生提出以下建议:保持房前屋后的整洁与干燥,夜晚应关闭窗户或使用纱窗,以防隐翅虫因趋光性飞入室内;在公园、河边等户外场所活动时,最好穿着长衣长裤,佩戴口罩,尽量减少皮肤的外露面积;若发现隐翅虫,切勿拍打,应轻轻吹走;若在家中发现,可利用胶带粘贴或用纸巾捕捉后丢弃,切勿直接用手拍打。
李医生提醒,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隐翅虫即将进入活跃季节,这对户外活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隐翅虫及其他昆虫的侵扰,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记者 张飞
编辑:辛灵飒 初审:杨东梅 终审:王笑荷
相关文章
-
夏日水果“有火”,怎么吃才健康?
广西的夏天,“果盘子”满满当当。走进各大农贸市场,榴莲软糯香甜、荔枝清甜爽口,果香阵阵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驻足挑选。然而,在享受“水果自由”的同时,不少市民却因贪吃而遭遇“甜蜜的烦恼”——喉咙肿痛、口腔溃疡、口干便秘等。为此,记者专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中医主治医师盛昌敏,为大家揭开热带水果的养生
-
牙克石市喜桂图公园艺术墙绘惊艳亮相
这两天,牙克石市喜桂图公园主入口东侧,三幅总面积达100余平方米的巨型艺术墙绘惊艳亮相,其梦幻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瞬间成为市民、游客瞩目的焦点,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文化艺术气息。走进喜桂图公园,占据主入口东侧墙面的巨幅艺术墙绘映入眼帘。画面中,蓝天白云高远,郁郁葱葱的森林怀抱着一座座童话小
-
多股水柱“从天而降”轨交站外漏成“水帘洞”?真相原来是……
“水就这样直接‘哗啦啦’地流下来,我们根本没地方可躲!”昨天(6月24日)晚上6时许,市民郑先生向新民晚报记者报料称,轨交1号线和14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6号出入口附近严重漏水,大水“从天而降”,将出入口漏成了“水帘洞”。市民乘客纷纷避让昨晚7时左右,记者赶到轨交1号线和14号线6号出入口。
-
注意!昆明这三个路段将施工
6月21日,昆明市五华区建设服务中心发布公示,将在五华区教场北路、龙泉路、金色大道三条道路进行施工作业,提醒市民注意安全。6月23日,记者来到教场北路,施工路段已经用锥桶、水马进行了围挡,多名施工人员正在开挖路面。现场施工负责人 张世平:“探挖下面的管道是否有电缆、燃气、水管,怕造成市民用水用电的隐
-
警方回应“赤裸幼童被关笼子”:系一家人
日前,海南海口街头出现一辆改装成“房车”的三轮车,因车上的“笼子”内有幼童,引发市民围观和网友热议。6月16日晚,记者从海口市公安局了解到,经警方调查确认,涉事人员系一家人,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据了解,经警方核查,涉事家庭一行8人,女主人及2个孩子天生残疾。一家人于6月15日从省外乘坐轮渡到海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