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医学生的“岩草”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01:00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熠 郴州报道
郴州桂东,环境好,中药材也好。仅野生药用植物就有1246种,“桂东罗汉果”“桂东黄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被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授予“中国生态高山中药材之都”。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副教授陶晓军,于2022年11月至2024年11月挂职于桂东县科技副县长。在他的引领下,“‘岩’出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员走进桂东,拨开丛林,踏着青苔,接触到一味叫“爬岩红”的中药材,被称作“红军草”,结下了一段“岩草”情缘。
古法新诠:解码千重山“红军草”
“我们从罗爷爷口中了解到‘红军草’曾在红军长征期间救治了大量患有炎症性神经疾病的伤员。”一次野外调研中,在医学院卓越医生班就读本科的黄智与团队成员获知“红军草”的神奇。经过数月的探访,专业鉴定,这种叫做“红军草”的植物,植物学名“爬岩红”,具有行水消肿、散淤解毒的功效。
黄智意识到,“爬岩红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药用价值”。

被誉为“红军草”的中药材——爬岩红。(阳仪 摄)
返校后,团队决定将“爬岩红药用价值”作为研发项目,要让这味古老的中药材与现代制药工艺结合,广泛用于相关疾病治疗。
在医学院副教授陶晓军的指导下,团队实验室的离心机昼夜轰鸣,团队成员日夜不息翻典籍、查专著、做实验。
“为了早日实验成功,团队成员放弃休息,睡在实验室,吃着泡面和面包。”黄智回忆,2020年的寒假,大家这样连续奋战了几天几夜。
团队不仅提炼出了爬岩红的主要成分procumboside A,还发现这种成分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可用于治疗脑梗塞后遗症。
脑梗塞作为我国致残率极高的一类疾病,每年新增患者200万以上。目前的治疗方法多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为主,但对于神经功能恢复和炎症调控的作用有限。
“希望为患者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这正是团队研发“脑梗”新疗法的出发点。
团队研究发现,爬岩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抗炎,还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实现神经功能的修复与重建,这与传统的脑梗塞治疗药物相比具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作用机制。而且爬岩红是天然植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这更难得。
技术突围:攻克产学研“三重门”
“从创意到量产,创业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团队负责人、2020级检验专业本科生彭星诚介绍,如何精准提取爬岩红的有效成分并确保其活性,是团队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学院提供的科研平台和资金支持,还有专家团队给予的无尽鼓励和耐心指导,为我们的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彭星诚说。
“中药见效慢,但治本。急功近利,反而失了初心。”陶晓军的话时刻点醒着团队成员。
2020-2023年,在导师陶晓军、陈松的带领下,团队夙兴夜寐,持续奋战,不断优化提取工艺,最终研发出以爬岩红为君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引发的神经性疼痛的颗粒剂——通脑复神颗粒,以及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贴剂。两个产品分别以项目“岩草医药-神经功能恢复领域的开拓者”和“一‘岩’为定,神经损失患者的福音”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项目研究组成员还因此获得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优秀成果国家级铜奖、湖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二等奖等8项奖项。

“岩草”医药研究成果获创业一等奖。(阳仪 摄)
“以前贴膏药像贴胶布,你们这个贴完感觉有股热流往骨头里钻!”团队研发制作的试剂用于临床治疗,来自邵东的一位农民大叔,腰痛十几年,走路都困难,用了贴剂配合超声波治疗后,兴奋地说。
“黄智专项保送北京大学读直博,唐心怡保送复旦大学读直博,刘恩泽等一批项目组成员免试推荐至四川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陈松骄傲地说,这就是创新创业研发团队最大的收获。
文化密码:照亮中医药“复兴路”
研发出成果,效益靠规模。野生爬岩红有限,要让“岩草”更多地服务于患者,必须保证原材料供应。
爬岩红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且采摘季节性强。为更好地研究规模种植爬岩红,团队成员深入邵东新阳村的试验田里,与药农同吃同住,记录下爬岩红生长所需的精确温湿度,提出从扦插到管理再到收割的一系列环节,有效提高了亩产量,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人工培植“红军草”。(阳仪 摄)
“产业规模化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陶晓军介绍,桂东县政府为我们解决了种植基地的选址和土地流转等问题,还落实了政策支持。
现在团队与其他公司建立合作,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通过技术支撑、产业链延伸、文化赋能三维联动,带动2000余户农民种植500余亩爬岩红,每亩增收3000元。“红军草”成了“致富草”!乡村振兴有盼头。
“我们要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实现‘岩草+’产业链延伸。”陶晓军表示,废弃的爬岩红根茎可以制成有机肥反哺土地,茎叶可以研发出养生茶饮,花蕊可以制成文创香囊……中医药研究不能只是实验室里的标本,更应成为田间地头的活水。
相关文章
-
咳血久治不愈根源竟在身外 医生从病史中揪出祸根
记者:严冰 、王冉 通讯员:王敏 、张全录62岁的孙婆婆(化姓)上周突然频频咳血。一次就咳小半杯(100-200毫升)。在武汉多家医院就诊仍无法明确原因后,她被转院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在这里,虽然表面上看,患者就是一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但呼吸科专家杨澄清却从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的细节中发现了端倪,
-
云南25岁小伙用造血干细胞捐献书写“生命诺言”
云南网讯(记者彭锡)9月3日,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来自云南弥勒的25岁小伙李华龙(化名),也完成了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他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一位远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成了云南省第4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2年,还在读大四的小李就主动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去年1
-
可乐配薯条“偏头痛套餐”走红,专家:对多数人无效,长期依赖风险高
近日,“可乐薯条套餐疗法”走红,不少网友称,喝完可乐配薯条后,偏头痛居然得到了缓解。有医生表示,可乐中的咖啡因成分能收缩扩张的血管,具有止痛功效,部分止疼药也含有此成分。而薯条中的盐分可缓解因电解质缺乏而诱发的头痛,再加上熟悉的快餐味道,能让紧绷的神经暂时“躺平”,从而让大家觉得“头立马不痛了”。东
-
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宣布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手术量突破100例
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宣布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手术量突破100例 通讯员供图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成晓慧)8月30日,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宣布新微创全飞秒手术SMILE pro手术量突破100例,这不仅象征着普瑞眼科在近视矫正领域的技术迭代与服务升级步入了新的阶段,而且凭借短短一个多月
-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新华社广州/伦敦8月25日电(记者徐弘毅 郭爽)中国研究团队25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成果有望帮助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被国际专家誉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