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面塑技艺传承人陈远:用面团“塑”写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7:44:00
今年37岁的陈远,用热爱、信念和一双巧手,捏出了非遗传承的新篇章。作为遵义市红花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的传承人,他将传统技艺与创新思维融合,用面团“塑”写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走进陈远的面塑工作室,只见他坐在案台前专注地进行创作,运用不同的塑形刀,在不足掌心大的面团上雕琢神兽的面部特征。黑色的面团经他反复揉压后泛着绸缎般的光泽,拇指与食指配合着推、拉、捻、搓,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表情便呈现出来。
陈远的非遗之路始于儿时的厨师梦,在学厨的过程中,他对果蔬雕情有独钟,每当攻克一项技法,或创作出一件较为复杂的作品,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后来接触到泡沫雕塑,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他练就了扎实的造型功底。此后,他不仅在厨艺领域拜师学艺、精进技法,更主动向文化、绘画老师求教,在增强文化底蕴、提升构图技巧的过程中,逐渐打开创作思路,形成个人风格。

九年前,他偶然接触面塑,被其“无缺陷、可永久保存”的特性吸引,转而投身这一传统技艺。凭借多年雕刻经验,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和把业余做成专业的信念,他迅速掌握面塑核心技法:揉、捏、剪、挑、镶、搓,手掌为案板,指尖为刻刀,面团经他之手幻化成活灵活现的人物与动物。
传统面塑易干裂、缺乏韧性的难题曾困扰陈远。经过不断学习和反复试验,他总结出三种配方。就像厨师调配酱汁,每种配方都有独特的“火候”。不同配方针对性对应人物面部、肢体、配饰等部位,成品可保存数年不裂,实现了成本控制与艺术效果的平衡。
为提升标准化生产效率,陈远自制了铠甲、图腾、腰带、花卉等部件模具。这些模具并非简单复制工具,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巧思。

“模具就像是面塑创作的‘乐高积木’,既保证了效率,又能激发无限创意。”陈远介绍道。比如,他制作的铠甲模具既保留传统纹样的古朴美感,又融入现代人体工学的线条设计;花卉模具采用分层结构,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可快速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花朵。
“面塑不能停留在‘老样式’。”陈远将现代美学融入创作,作品突破传统民俗主题,转向写实风格。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花鸟、神兽题材,而是将动漫卡通形象、影视剧人物等流行元素融入创作,塑造出“哪吒”与“龙形敖丙”的组合等作品。
在陈远手中,传统与潮流碰撞出奇妙火花。这些充满创意的作品里,藏着非遗传承的突围密码,让面塑这一古老技艺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
陈远坦言:“希望更多年轻人看到,面团不仅能蒸馒头,还能塑山河。面塑传承到我这里是第五代,我也在继续往下传。虽然捏不成金山银山,但能捏住传承一千年的魂,我觉得值了。”
揉的是面,塑的是魂;守的是艺,传的是心。当陈远的手纹渐渐融入面团,我们知道,这门古老技艺从未老去,它只是换了个姿态,在新时代的掌纹里继续生长。
相关文章
-
众行致远|这一精神何以成为上合“发展密码”?
天天学习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海河之滨,出席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每年都会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每次讲话都会谈到“上海精神”。什么是“上海精神”?这一
-
吃完冰淇淋,脑袋突然剧痛!医生:警惕“脑结冰”
遇到高温天气,一杯冰可乐、一根冰棍下肚,瞬间透心凉,这个感觉太爽了。然而,王女士就没那么爽了,她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太阳穴“突突”直跳,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她以为自己是中暑了,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告诉王女士:“你这是典型的‘脑结冰’,也叫‘冰淇淋头痛’”。“什么?脑子还会结冰啊
-
110个日夜、23000余公里,华人夫妇自驾从匈牙利回浙江:回到中国,一下子感到十分安心
今年4月25日,李皓东夫妇开启了一趟“前所未有”的旅程和挑战:从匈牙利布达佩斯富力广场出发,自驾回中国。110个日夜,途经10个国家,全程23000公里——8月12日,李皓东抵达浙江青田县。而此时,曾与李皓东在布达佩斯富力广场约定“你开到青田,我就飞回接你”的匈牙利丽水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小荣早已在终点
-
夜游乌鲁木齐 | 葡萄园城市露营地举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群众融情活动 灯火织画卷 非遗缀夜空
8月15日,在葡萄园城市露营地,台下观众欣赏精彩表演。(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新疆网讯(记者牟敏)灯火摇曳,人语氤氲。8月15日晚,高新区(新市区)在葡萄园城市露营地举办“一起唱来一起舞”中华民族一家亲群众融情活动,在灯火与人气的交织里,传递着邻里相亲、民族相融的浓浓暖意。夜色初笼,葡萄藤蔓织就天
-
153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批“海归”出发了
8月10日,珠海留学文化馆荣誉馆长、珠海地方志专家徐惠萍应邀做客“方志讲堂”,在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开讲《容闳与中国百年留学》。她以深情而严谨的讲述,带领听众穿越百年历史长河,回到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时刻——1872年8月11日,中国首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吴淞口启程,远赴美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