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观察|解锁引才“新密码” 70万人才成为邵阳“发展合伙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6:59:00

第二届“邵阳市人才日”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邵阳行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卫丰 通讯员 段叶秋 尹梦婷 邵阳报道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是2004年上映的贺岁电影《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
21年后,电影中的精彩桥段在湖南邵阳真实上演:4月20日-21日,邵阳举行第二届“邵阳市人才日”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邵阳行活动。
活动上公布了这一组数据:6000多名英才跨山越海而来、人才总量历史性突破70万大关、71家国省科创平台赋能创新创造、505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助力追梦圆梦……
邵阳究竟解锁了什么“新密码” ,让70万人才成为城市“发展合伙人”?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带你去一探究竟。
以城之名 千年古城的专属浪漫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一百多年前,出生于邵阳隆回的清朝著名思想家魏源在《默觚·治篇》做出这样的断言。而这,也是摆在邵阳市委、市政府面前一道现实的课题。
如何以“近者悦、远者来”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的人才答卷?千年古城邵阳有着自己独特的浪漫与方式。
日历翻页到2024年4月23日。
这一天,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诞辰日,也是世界读书日。
2024年年初,邵阳以城市之名、法定之礼立下人才之约,将这一天定为“邵阳市人才日”,让这座千年古城有了专属的人才节日。
邵阳的“人才突围”,始于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2018年,邵阳出台《宝庆人才行动计划》,完善制定16项配套文件,构建起覆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的“1+16”政策体系,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招才真心”必然换来“人才倾心”。
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部总监白加宝说,“我从贵州来到邵阳,政府不仅给予了人才待遇,更配套支持技改资金,后来还获得了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4120余万元,邵阳就是我逐梦的‘理想栖息地’。”
人才需要培养,创业需要平台,梦想需要孵化。
2025年新春伊始,邵阳市在全省市州首设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5050万元,全力点燃创业就业“青春梦”。
张蕊是邵阳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2024级研究生。她所在的团队凭借“点‘芥’成金——益生菌芥菜清洁生产的引领者”项目,在“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进校园”邵阳专场路演活动中脱颖而出。
她说,有了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支持,把益生菌芥菜这个项目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心更足、更大、更强了。
记者注意到,此次“人才日”现场,邵阳送上的“423”政策礼包更是升级版:
推出的4大“无忧工程”,让企事业单位引才突破编制藩篱,民企引进的博士硕士最高可享10万元生活补贴,大学生创业最高可获100万元启动资金,院士工作站最高给予50万元奖补。
提供的2项“安居保障”明确民营企业引进的博士硕士最高可享8万元购房补贴,青年人才可以享受“零负担”人才公寓。
礼包中还有3个“暖心计划”:为人才配偶随迁开辟绿色通道,为驻邵奋斗者定制健康管理,为优秀人才提供文化盛宴,通过家庭关怀、健康护航、文化滋养三位一体服务。
不仅体现“真金白银”的诚意,更彰显“以人为本”的温度,这正如邵阳市委书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严华所说:“我们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人才,让人才在邵阳有更多尊荣感、成就感。”

2023年2月20日下午,邵阳市驻大湾区人才工作站挂牌仪式在深圳市举行。
产才融合 城市与梦想的同频共振
任何城市的发展史,肯定也是一部与人才共生共荣共赢的创业史、奋斗史。
在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程蓓眼里,邵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渴望人才,要在产业链上架起“青云梯”,让各类人才都能尽展芳华。
邵阳深知,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全市上下聚焦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特色轻工业、数字经济等七大产业链,实施“春晖行动”“尖峰行动”“星火行动”,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双链耦合”。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邵阳1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全省第二、1项全省第四。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七大产业链实现总产值4095.7亿元,形成1个千亿产业、8个百亿产业。
从“邵阳制造”向“邵阳智造”“邵阳创造”加速跃升,这一切正是得益于专业人才的引进。
早在2023年,邵阳就下好先手棋:成立邵阳驻大湾区人才工作站,聚焦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深化人才交流合作,畅通人才来邵渠道,推进承接产业转移。
针对产业发展现状,邵阳充分发挥院士效应,搭建“宝庆院士讲堂”等交流平台8个,与中南大学等11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打造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71家,全力打造人才培育的孵化器,为人才成长提供沃土。
栽好了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梧桐树”,人才“金凤凰”纷纷“择城而栖”。
“这些年我尽管身在外地,但我始终心系家乡、深爱家乡、服务家乡,为家乡的发展牵线搭桥,为家乡的进步建言献策。”邵阳市第七届邵商大会暨2025年“校友回邵”大会上,邵阳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深情表态。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梅顺齐院士与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和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成立邵阳第一个“装备制造业”院士工作站(室);邹学校院士工作站所在的隆回县军杰食品有限公司,着眼于打造“中国剁椒第一品牌”;柏连阳院士在新邵县建立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
院士团队的纷纷“下沉”,也开启了邵阳人才 “引力漩涡”。
2025年邵阳市新引进人才黄金辉坦言,当自己把研究领域与邵阳的高新产业相对照时,竟发现如此契合:邵虹玻璃、三一专汽产业园等重大项目都有着对新材料的需求。这种“专业需求精准匹配、产业布局超前谋划”的格局,让自己最终选择了让梦想与城市同频共振。
黄金辉的经历,引起了邵阳学院教授、博士刘志辉的共鸣。2022年,他带领团队与湖南东亿合作研发了一种打火机出气恒流阀,解决了可调节阀火焰大小变化不稳定、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卡脖子”问题。2023年,与邵阳维克共同研发了一种能适应极端环境的高压柱塞泵,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他认为,立足本地需求,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人才与产业高度融合,人才与城市相互赋能,必定能点燃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一点,邵阳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

邵东市“5122”人才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召开。
百花齐放 绘就全域协同的“人才版图”
隆回一中物理教师邹陈娟火了!2023年,手握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博士录取通知书的她,毅然选择响应家乡“招才引智”的号召,回到隆回一中任教。面对外界的疑惑,她在发言中这样说道:“物理学公式能计算引力,但家乡的根脉之‘力’更让我心安。”
在同一天,“天鹅到家只有踏进邵阳县这片故土,才算真的到家。”北京天鹅到家创始人、58同城联合创始人陈小华,深情款款地表达家乡情怀,并介绍自己出资出力反哺家乡时,也赢得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
如何为游子纾解浓浓乡情?如何破解人才“候鸟式迁徙”困局?如何实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无一不考验着地方政府的管理智慧。
邵阳显然有自己的最优解法: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魄力,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韧劲和巧劲,全力打造市县联动引才聚才的“全域矩阵”,绘就各具特色的“人才版图”。
比如说隆回县,坚持实施“人才强县”计划,“重奖”激励产业领军人才,让一个个“邹陈娟”扎根家乡,成为“人才+产业+民生”融合发展的鲜活案例。
比如说邵阳县,则是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宗旨,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打造“一站式、两场景、三服务”的人才服务微共体,构建起人才“引育留”全链条长效机制。
再比如说,2月27日,到长沙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举行人才引进新闻发布会的邵东,创新提出两个“首次”:首次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引进人才第一年试用期纳入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培养库统一管理;首次分类设置服务期限,博士研究生不设服务期限,其他引进人才服务期限为四年。
既百花齐放,又各自争鸣,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化人才策略,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更激活了县域经济活力。
数据不会说谎:2022年,邵阳市引进人才4182人,2024年增长到6077人,同比增长14.4%。全市人才总量也从2022年的58.6万到2024年的72.2万,同比增长11.3%,越来越多的“发展合作人”,正向千年宝庆集聚。
最好的合伙人关系,就是在情感认同中相互滋养,在发展共同体里彼此成就。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邵阳现实的需要。
当“城因人才兴,才因城而幸”成为共识,宝庆大地这片热土正以“自己人”的胸怀拥抱发展合伙人,让越来越多的人才与邵阳牵手,同邵阳依存,共赴星辰大海,共迎美好未来。
相关文章
-
广农糖业再定增偿债:高负债压顶,二期仓储项目现产能消化疑云
(图片系AI生成)日前,广农糖业(000911.SZ)宣布2.6亿元A股定增项目获批注册,这一延期两年的融资计划即将落地实施。根据公告,公司此次定增拟募资不超过2.6 亿元,其中1.94亿元用于“云鸥物流食糖仓储智能配送中心二期扩容项目”,剩余66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值得注意的是
-
昔日浙江首富、60岁美特斯邦威创始人现身直播间跳团舞,在线观看人数超20万;美邦业绩仍在缩水
近日,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在直播间跳起了团舞,这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20万人。自2024年官宣品牌新零售5.0转型以来,60岁的周成建时常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2025年上半年,美邦服饰营收从去年同期的4.14亿元同比大跌45.23%至2.27亿元,归母净利润由7678.06万元减至993.03万元
-
新车冲刺“金九银十” 购车补贴再升级
随着“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汽车市场迎来一波消费热潮。众多车企摩拳擦掌,推出新款车型,覆盖各细分市场和价格区间,试图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车需求。同时,政策补贴与车企频推的优惠措施也为销售旺季添了一把火,部分车企给出“5年0息0首付0手续费”的金融政策。业内人士表示,各方补
-
在东钱湖,听见生态与发展“和鸣”
8月27日,“湖韵焕新生·今天我发布”东钱湖保护与发展专场在钱湖畔启幕。本次发布会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鄞州区政府新闻办承办。这片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三倍多、承载千年文脉的海迹湖,正从“城市后花园”迈向“世界名湖”。三位扎根一线的实践者,用亲身故事揭开了东钱湖“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蜕变密码。
-
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榜单揭晓!内蒙古上榜的是他→
8月27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榜单全国共150人(组)内蒙古1人上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内蒙古上榜的身边好人他是三十多年坚守治沙一线用双手描绘边疆绿色生态画卷的林业工作站技术员刘宏义敬业奉献 刘宏义 刘宏义,男,1965年11月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