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校园餐”成了“唐僧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56:00
学生的“盘中餐”,本应是滋养成长的基石,却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唐僧肉”。
4月7日,《人民日报》披露的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汾西二中”)食堂腐败案,撕开了“校园餐”领域的黑幕一角:经过统计,在赵孟锁任校长期间,学校应用于购买食材的费用总额为1072万多元,但被截留、套取、挤占的食材费就有420多万元,占比约40%。不仅如此,学校还存在食材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荤、结余食材库存去向不明等问题。
让每一分钱伙食费都吃进学生嘴中,是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但现实中,不法人员从孩子口中“夺食”的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汾西二中食堂腐败案中的这组数字,深深刺痛了公众神经,更暴露了“校园餐”领域长期存在的制度漏洞与监管失守问题。
“校园餐”腐败的套路并不复杂,却屡屡得逞。在汾西二中食堂腐败案中,校长赵孟锁将食堂供货权交给亲弟弟,虚列食材种类与数量,套取资金;早晚餐费未全额进入监管账户,重复报账、以次充好等操作层出不穷。最终,学生实际吃到口中的餐费不足60%,菜品单调、营养失衡成了常态。这种“蛀虫式”的腐败,直接损害学生健康,透支家长信任,更践踏教育的尊严。
不难发现,问题根源在于制度和监管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将食堂视作“自留地”,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长和学生的监督权长期被架空……当权力失去约束,一些人的欲望便如野草般疯长,最终导致“校园餐”变成了“自家餐”乃至“唐僧肉”。2024年8月,赵孟锁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已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类似问题并非孤例。截至目前,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已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累计立案1827件、处分1994人。从全国看,各地近年来也加大力度整治“校园餐”腐败。据报道,2024年,国家监委督促有关部门首次摸清全国中小学食堂及供餐情况等底数,指导各级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
该如何整治并防范“校园餐”腐败?山西的整改措施提供了启示:推行刷脸支付或直接转账至专户,切断现金流动的灰色地带;引入家长参与食堂监督,让“局外人”成为“把关人”;通过政府采购统一招标,打破供货环节的“家族垄断”。这些改变看似微小,却直击问题要害。更深层次的启示在于,织密制度之网,构建全流程可追溯的管理体系——从食材采购到资金使用,从菜单制定到剩菜处理,让每一分钱、每一粒米都有迹可循。

要让“校园餐”回归“放心餐”的本质。资料图片。视觉中国供图
修补制度漏洞之外,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是关键。孩子碗里的饭菜,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望,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有关部门,都应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态度对待每一笔经费,以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守住底线、负起责任,让“校园餐”真正回归“营养餐”“放心餐”的本质。
文 | 陈广江
相关文章
-
湖北省赤壁市:法治筑防线 禁毒护成长
记者:张燕 通讯员:费海霞9月5日,赤壁市陆水湖街道综治中心走进陆水湖学校,为同学们送去一场别具一格的反校园霸凌暨禁毒“开学第一课”,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与法治观念。活动伊始,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先以仿真毒品模型、真实案例图片为依托,直观揭露毒品伪装性与危害性。他们手持模型,向同学们
-
太原:感恩“引路人” 市民深情讲述“我的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一次耐心讲解、一个鼓励眼神、一个温暖动作,都可能带给学生很大的影响,或在学业上少走弯路,或懂得做人的道理。当时的情景,多年后仍记忆犹新。连日来,玉园南社区、和泽苑社区相继举办了教师节主题活动,多位居民讲述“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以此感谢人生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抚平心灵创伤
-
山西公布明代早期家族墓地考古发掘资料
9月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长治高新区明代早期家族墓地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发现墓地明堂与壁龛和壁面图像有对应关系,为研究明代早期丧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山西长治高新区明代早期家族墓地中发现的明堂。(资料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长治高新区明代早期家族墓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北环西街与西环路交
-
襄阳农商行:智慧校园卡新体验 金融服务暖心行
在今年新学期伊始,市内各初中都迎来了新学期的热闹与希望。孩子们带着憧憬步入校园,而背后的一份贴心保障,襄阳农商行营业部于8月31日顺利完成智慧校园卡专项办理工作。然而,该项工作从统筹部署到现场服务,从功能整合到用户体验,这一次,金融与教育深度融合,服务与关怀并肩同行。一、周密部署,高效协同应对办理高
-
多元课堂启新程 扬帆奋进新学期—青海各地中小学校开学首日见闻
开学第一课。通讯员 程凯波 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长江路小学学生学习站军姿。本报记者 苏烽 摄老师也积极参与新学期第一课。本报记者 陆广涛 摄同仁市第三完全小学二年级二班学生收看央视《开学第一课》。本报记者 栾雨嘉 摄奔跑在熟悉的校园。本报记者 陆广涛 摄写下自己的新学期新期望。本报记者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