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在更新中延续文化,在生活中汇聚信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0 10:28:00
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系列活动走访了“津一·park”城市更新项目。这里原是天津第一机床厂的旧址,曾见证新中国工业化的铿锵岁月,诞生出众多新中国工业领域的“第一”,它也曾在产业更替中沉寂多年。如今,这片“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既保留了厚重的工业记忆,又引入了丰富的商业、文创和公共空间,成为天津工业遗存城市更新项目的创新地标。

“津一·park”的更新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肌理上修缮打磨,通过小幅更新与细致设计,让老厂区在保留“骨骼”的同时焕发“血色”。这种方式,比起完全的“另起炉灶”,更能传递一种文化自信——它让历史成为城市底色,让记忆与当下同频共振。
城市更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旧貌换新颜”,更在于让陈旧焕发活力,让静止重新流动。它不仅关乎空间形态的改变,更关乎生活方式的再造、精神气质的延续。衡量一次更新是否成功,不应只看地价的提升、商业的繁荣,还要看它能否以人为尺度,让城市真正成为承载美好生活的容器。
“津一·park”案例体现着更新不等于拆除重建,更不是单纯的资本运作的更新理念。城市更新应当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原有的空间格局和文化印记;应当注重公共性,让更新成果惠及更多市民;应当引入多元业态,使空间在功能上更复合、在运营上更可持续。
今年7月,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明确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在以人为本、节约高效、特色发展、统筹协调等方面做出切实改变。这一方向,与天津在“津一·park”上的探索不谋而合。即以人为核心,充分利用原有资源,避免浪费,尊重在地特色,通过精细治理提升整体品质。

更重要的是,城市更新不仅是一项空间工程,更是一场文化工程、情感工程。它能够为我们提供文化养料,增强发展的信心。当我们在焕新的街区漫步,在修旧如旧的厂房里品咖啡、看展览,不只是消费空间,更是在与城市对话,在与历史握手。这种亲近感、归属感,会潜移默化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下一代的价值认同。
一座城市的气质,往往蕴藏在它对旧物的态度里。是任其废弃,还是细心呵护;是将其抹去,还是让其与现代生活相融。选择后者,需要耐心、智慧与责任感,也正是这种选择,让城市不仅有了更美的外表,还有了更深邃的灵魂。
随着各地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我们更应倡导一种“留痕更新”的理念:保留历史的质感,赋予空间新的功能,提升公共参与度,让更新不仅是地理坐标的变化,更是人心坐标的提升。真正的城市更新,不是把我们搬进一栋栋崭新的建筑,而是让生活在熟悉与新鲜的交织中,变得更有温度、更有品质。
从天津“津一·park”出发,我们看见了文化自信的延续,也看见了生活美学的生长,这正是城市更新最动人的意义,让历史与现代同台共舞,让更新成果走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范杰逊)
相关文章
-
何以中国|在更新中延续文化,在生活中汇聚信心
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系列活动走访了“津一·park”城市更新项目。这里原是天津第一机床厂的旧址,曾见证新中国工业化的铿锵岁月,诞生出众多新中国工业领域的“第一”,它也曾在产业更替中沉寂多年。如今,这片“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既保留了厚重的工业记忆,又引入了丰富的商业、
-
陆家嘴灯光秀下 她们守卫城市平安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浦东开幕,当夜幕降临,璀璨的陆家嘴灯光秀点亮夜空,“三件套” 周边迎来人流车流高峰。客流激增之际,来自浦东交管支队东方明珠女警中队的警花们在明珠塔下忙碌坚守。从晨光熹微到夜色阑珊,从无人机巡航到摩托巡逻,从疏导交通到排查设施,女警们值守路口、指路寻物,她们用专业
-
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徐汇区展评展演昨天举行,绘就文商旅体展融合新图景
昨天下午,当动感的旋律在星扬西岸中心响起,当优美的舞步与橱窗置景交相融合,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表演让市民李阿姨一家停下了购物的脚步:“以前看演出要去剧场,现在逛着街就能看,还能跟着跳两步,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这是“爱舞徐汇 寻梦芳华”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徐汇区展评展演现场发生的一幕,也是
-
东湖评论:免票变门票,“强制消费”不可取
近日,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中山北路步行街实行收费政策,引发了游客和市民的不满。原本免费开放的步行街突然开始收取门票,游客们纷纷表示,这一做法不仅让人感到被“强制消费”,更让人质疑景区的收费政策是否真正考虑到了游客的体验和需求。特别是一些游客发现,自己提前预约了免费的博物馆参观,但一到现场却被告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守护与新生:牛角弓走出去,传统古村活起来
在青海尖扎县尖巴昂村,一棵300余年的老榆树身上挂满哈达。村民说,这不是祈求树灵庇佑,而是以圣洁的哈达寄托祝福,守护古树长青——如同他们默默守护这座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信念。7月24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了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午后阳光倾泻在夯土砌成的老墙上,斑驳的光影掠过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