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人喷洒“虫虫克星”治虫

“骑车时虫子直往脸上扑!”“乱飞的小白点到底是啥虫?”近期,不少市民拨打本报热线反映,外出时发现空中飞舞着大量的小白虫,十分烦人。

8月29日清晨,记者在独山大道与滨河大道交叉口观察发现,阳光下这些白色飞虫格外显眼,成群盘旋在道路上空。“这几天上班路上的小白虫特别多,骑车时虫子直往脸上撞,很不舒服。”市民王女士说。经常骑电动车往返于高新区与宛城区的张先生也深受其扰:“从家里出来,一路上几乎都有,连嘴都不敢张。”他只能拉下头盔护目镜遮挡。此外,还有市民反映,独山大道部分路段近期小白虫格外密集,等红绿灯时能明显看到行人头发上落有虫子,希望相关部门尽快治理。

昨天记者从市园林绿化中心获悉,该中心已下发通知,全力开展治理工作。市园林中心植保员徐晨辉告诉记者,这些小白虫学名叫白粉虱,属于世界性植物害虫,每年夏末秋初,会大量出现。其爆发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27℃~28℃的温度最适宜其繁殖,前段时间高温天气抑制了虫量,近期温度适宜,白粉虱成虫羽化集中,加上其约20天一代的短生长周期,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市郊农作物收割后,缺乏食物的白粉虱向城区迁飞,进一步加剧了虫害现象。不过,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寄主作物减少,白粉虱数量会逐渐减少。

“市区常见的紫薇、杜鹃、月季、桂花、夹竹桃、法桐、国槐等园林植物,都是白粉虱的寄主。”徐晨辉补充说,它们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植物叶片发黄、萎蔫,严重时整棵植株都会枯萎。白粉虱还会分泌蜜露,粘在枝叶和果实上,不仅影响美观,还会传播植物病毒病。不过,白粉虱不会叮咬人,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市民无需恐慌。但数量众多,容易飞入眼睛、鼻腔,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悬挂黄色粘虫板捕虫

针对当前情况,市园林绿化中心已启动多维度防控行动。一方面,借助爱委会蚊虫防治工作,将白粉虱防治药剂与蚊虫防治药混用,在市区主次干道、公园等绿地持续开展喷药作业;另一方面,采取“精准消杀+物理诱捕”措施,在张衡大道、孔明大道、南都路和如意湖等虫害集中区域,专业队伍利用夜间市民休息时段,喷淋高效低毒的“虫虫克星”药剂治虫。同时利用白粉虱对黄色的趋性,在道路两侧、公园等区域的植物上悬挂黄色粘虫板辅助捕虫。

园林部门提醒市民,虽然不用担心白粉虱对健康造成影响,但出行时最好佩戴口罩,骑车族可放下头盔护目镜,减少虫子带来的困扰。

全媒体记者 张飞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