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化工非法生产 应急管理部曝光四起案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1:56:00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区、有关部门、企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深刻认识化工非法生产的严重危害性和“打非”工作的严峻复杂性,举一反三提升社会安全意识,保持严查严治、常抓不懈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非法生产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应急管理部公布一批化工非法生产典型案例。
案例1
2025年3月20日,河南省周口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3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周口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厂房出租给青岛某新材料有限公司,后青岛某新材料有限公司又转包给项城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城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对其生产的危险性不明的产品物料开展物理危险性鉴定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在非法生产过程中因反应釜蒸馏超温导致酰基叠氮化物分解爆炸。河南省周口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项城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被依法予以取缔。
2025年3月20日公安机关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包括上述3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内的11名相关人员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例2
2025年3月11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4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事故企业在现有中试车间非法试验生产2-碘酰基苯甲酸,未对其生产的危险性不明的产品物料开展物理危险性鉴定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在产品晾干收集过程中发生爆炸。
2025年3月11日公安机关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企业主要负责人郭某某等5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例3
2025年3月24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接到河北某化工有限公司非法生产危险化学品相关线索后,组织对该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企业于2014年1月备案建设年产15万吨硫酸钾副产16万吨氯化铵项目(实际控制人杨某为2012年某重大爆炸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当年建成投产,于2019年起利用原有装置隐蔽非法超范围生产硝基胍、噁二嗪。直接参与非法生产销售的4家企业(实际控制人均为杨某)被依法予以取缔,涉案企业相关违法行为被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025年3月25日公安机关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杨某等5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例4
2024年11月17日,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应急管理局联合纸坊镇应急办对废弃厂房、闲置院落等偏僻场所开展专项排查,发现纸坊镇看守所西北方向存在疑似非法化工生产窝点。经查,段某某等6人利用养殖场掩盖化学品刺激性气味,未经批准擅自利用氯乙烷、硫氢化钠等原料生产乙硫醇。嘉祥县应急管理局会同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对该窝点进行了查封,对现场的乙硫醇、氯乙烷、硫氢化钠等物料进行了处置,对反应釜、储罐、配电设施及厂房等进行了拆除。
2024年11月19日公安机关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段某某等6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总台央视记者 唐国荣)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王洪禹
相关文章
-
江苏银行“绿色工厂贷”解码企业转型新路径
当绿色工厂的评级认证与金融服务的创新逻辑产生深度共鸣,便能为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近日,江苏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成功向某世界500强企业发放2亿元“绿色工厂贷”,以精准金融服务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为绿色金融实践增添了鲜活注脚。近年来,《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党建引领新突破!平顶山高新区新兴领域党组织建设实现实质化运作
近日,平顶山高新区27个新兴领域党支部集中完成挂牌并召开首次党员大会,标志着该区域新兴领域党组织建设实现从筹备到实质化运作的关键跨越。这一举措不仅是党建工作向新兴领域的深度延伸,更成为激活基层治理效能、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组织落地:从筹备到运作的关键跨越7月29日,行业主管单位、乡镇(
-
江苏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超千家
8月12日,2025江苏生态日·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活动在南京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截至目前,我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1018家,42家金融、技术和咨询服务商,完成核算报告500份,出具认证报告230份。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
-
周乃翔在聊城调研督导经济运行
周乃翔在聊城调研督导经济运行时强调扎实抓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7月2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聊城调研督导经济运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部署,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扎实抓好经济运
-
两男子伪造警情通报、造谣“昆明驾车撞人案131人死亡” ,刑拘!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7月23日中午通报:近日,有网民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警情通报”,造谣传播在昆明发生一起致多人死伤的重大恶性案件等不实信息,引发大量网民讨论。公安机关迅速核查处置。经查,白某某(男,29岁)、陈某某(男,18岁)2人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虚假“警情通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