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原来5000年前“流行”对称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1:34:00
来源:新华社
我国史前彩陶之美
美在马家窑文化
细细观望
每一道线条
都像是精心排布的设计稿
每一个图案
都对称得恰到好处
5000年前的“对称美”
被马家窑人“拿捏”住了

黑彩、红彩、白彩
蛙纹、鱼纹、人面纹
……
艺术来源于生活
远古先民们在陶土上作出的“画”
凝缩着古人对生活万物的观察与思考
以及对美的追求

旋涡纹
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之一
这一图案宛如天空星云或水中涡旋
动感与韵律感十足
或许代表着先民对生命源流的敬畏

菱格纹
也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较为常见的纹饰
这些重复、交织的图案
或许反映了古人对秩序与规律的理解

弦纹
既简洁又明快
如同古老乐章的音符
不断奏响自然生活的美学篇章

网格纹
可能代表田地
也可能象征渔网
黄河流域的马家窑人
将生业方式化作艺术的咏唱
看了如此多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细心的读者或许会观察到
除了艺术的想象力
马家窑人在这些不同形状的陶罐上
能让画作呈现出
均衡、和谐、对称
这是为何?

有的学者认为
马家窑文化已经出现专业化社会分工
彩陶制作可能有了生产“流水线”
有的学者认为
在马家窑人眼里
彩陶不止是生活器物
也寄托着精神信仰
因此先民们画得细心、认真、严谨
但不管如何
可以肯定的是
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人
已经对矿物颜料、绘画工具、构图艺术等
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社会生产的工艺水平也呈现出相对较高水准
以彩陶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影响力广泛
向西沿河西走廊传至新疆
南抵川西北地区
西南至青藏高原
随着马家窑文化的传播
各地先民们在使用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同时
也在接受和认同器物所承载的文化观念
马家窑文化
生动展现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
马家窑文化彩陶
是先民留下来的珍贵“影像”
这些充满神秘和创造力的古老记忆
融入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与代代华夏子孙对话
而当代的人们受到启迪
又以新的时代形式
去传承
去创新
策划:胡国香、范培珅
记者:何问、王朋、张睿
设计:聂毅
统筹:陈倩
学术指导: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汤惠生
文物图片来源:临洮县博物馆
相关文章
-
相约世运会!8月成都见!
4月29日是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倒计时100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国体育代表团预计将有330名左右的运动员参加成都世运会,这将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世运会以来,参赛项目最广、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今年7月26日举行,这将是世界运动
-
滕州市推出“十个一工程”,迎接五一旅游黄金周
大众网记者 武甜莹 枣庄报道4月27日,滕州市举行“五一”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滕州市“五一”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有关情况。会上,发布了《2025年“墨子故里·善城滕州”文旅营销“十个一工程”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将滕州打造成全国县域旅游目的地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据了解
-
“玉见”西城!北京古玉文化馆免费开放传递文化情怀
踏入西城区大栅栏街道西河沿街186号,一座青砖灰瓦的历史建筑静静伫立——这里曾是钱业同业公会所在地,如今经文物活化利用成为北京古玉文化馆,勾勒出北京中轴线旁的公益性文化空间新风景。✦ ++历史建筑的活化新生BEIJINGXICHENG1928年创立的钱业同业公会原名银钱号公会,历经更名、合并,同业集
-
旧书为媒 旅居添韵 西山区书必银新型文化空间成为首批挂牌旅居图书馆
旅居悦·读空间XISHAN书必银新型文化空间4月24日,云南省图书馆共建首批“旅居悦·读空间”旅居图书馆在西山区书必银新型文化空间挂牌。书必银新型文化空间位于西山风景区茶马花街,创新整合“旧书+非遗+休闲”资源,构建起集旧书流通、古籍修复、阅读社交、美学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馆内藏书以云南本土文
-
中医医师化身“摩友”,跨国骑行开展公益活动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谷超2025年4月25日,一场融合传统医学与当代探险精神的全球公益行动“针灸世界行”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活动由法国华人进出口商会主办,浙江省侨务办公室支持,中医文化传播者李灵成领衔发起,浙江钱江摩托提供全程交通支持。据悉,“针灸世界行”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于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