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原来5000年前“流行”对称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1:34:00
来源:新华社
我国史前彩陶之美
美在马家窑文化
细细观望
每一道线条
都像是精心排布的设计稿
每一个图案
都对称得恰到好处
5000年前的“对称美”
被马家窑人“拿捏”住了

黑彩、红彩、白彩
蛙纹、鱼纹、人面纹
……
艺术来源于生活
远古先民们在陶土上作出的“画”
凝缩着古人对生活万物的观察与思考
以及对美的追求

旋涡纹
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之一
这一图案宛如天空星云或水中涡旋
动感与韵律感十足
或许代表着先民对生命源流的敬畏

菱格纹
也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较为常见的纹饰
这些重复、交织的图案
或许反映了古人对秩序与规律的理解

弦纹
既简洁又明快
如同古老乐章的音符
不断奏响自然生活的美学篇章

网格纹
可能代表田地
也可能象征渔网
黄河流域的马家窑人
将生业方式化作艺术的咏唱
看了如此多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细心的读者或许会观察到
除了艺术的想象力
马家窑人在这些不同形状的陶罐上
能让画作呈现出
均衡、和谐、对称
这是为何?

有的学者认为
马家窑文化已经出现专业化社会分工
彩陶制作可能有了生产“流水线”
有的学者认为
在马家窑人眼里
彩陶不止是生活器物
也寄托着精神信仰
因此先民们画得细心、认真、严谨
但不管如何
可以肯定的是
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人
已经对矿物颜料、绘画工具、构图艺术等
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社会生产的工艺水平也呈现出相对较高水准
以彩陶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影响力广泛
向西沿河西走廊传至新疆
南抵川西北地区
西南至青藏高原
随着马家窑文化的传播
各地先民们在使用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同时
也在接受和认同器物所承载的文化观念
马家窑文化
生动展现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
马家窑文化彩陶
是先民留下来的珍贵“影像”
这些充满神秘和创造力的古老记忆
融入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与代代华夏子孙对话
而当代的人们受到启迪
又以新的时代形式
去传承
去创新
策划:胡国香、范培珅
记者:何问、王朋、张睿
设计:聂毅
统筹:陈倩
学术指导: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汤惠生
文物图片来源:临洮县博物馆
相关文章
-
西藏尼木:第四届藏香文化旅游节9月12日开幕
9月12日,以“休闲好去处 ‘香’约在尼木”为主题的第四届“尼木大峡谷·吞巴藏香源”藏香文化旅游节在西藏尼木县吞巴景区举行。开幕式当天开展了“藏香”主题歌舞表演、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主题集市、文化体验、琼穆岗嘎音乐会及篝火锅庄晚会等活动。作为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藏香发源地,尼木县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
-
传承百年匠心 酿造岁月醇香!2025年百脉泉酒业开窖仪式成功举行
9月9日,地处章丘的百脉泉酒业院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息。精心设计的现场,恢宏大气的场景,沁润人心的酒香,组合成一幅唯美的红色画卷。在一片极具文化韵味和仪式感的氛围中,2025年百脉泉酒业开窖仪式盛大开启。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百脉泉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成新,总经理马业准,公司班子成员及
-
第十七届孙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即将举行,兵圣故里金秋喜迎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记者从广饶县中国孙子文化园获悉,第十七届孙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将于9月10日在此举行,节会主题歌曲《大计天下》 即将唱响。本届节事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创意出新,适逢鲁北地区最美的秋季,成为省内文化旅游极具吸引力的一大盛事。本届孙子文化旅游节多会齐开,八方来聚,一齐托起节会盛
-
“文脉烽火映山河——抗战时期内迁云南教育文化机构档案图片展”在云南民族大学开展
【来源:昆明信息港_云南】近日,由云南省档案馆主办,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工商学院协办的“文脉烽火映山河——抗战时期内迁云南教育文化机构档案图片展”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开展。本次展览,云南省档案馆从馆藏内迁教育文化机构档案中精心遴选出100余件珍贵档案,
-
《瞭望》刊文:旅居云南正勃兴
今年1月至7月,云南旅居人数已达330.74万人,同比增长46.3%。这些旅居者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把云南当成日常栖居的第二故乡,为云南旅居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旅居以更长的停留时间为纽带,将吃、住、玩、游、购、娱等体验深度融合,诠释了从短暂游览到深度沉浸的业态转变,也昭示出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