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伊利“跌跌不休”,千亿乳业巨头为何集体“失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0:45:00
文|疯人评
从2024年尾到2025年初,中国乳业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罕见地同时遭遇业绩“滑铁卢”。
蒙牛2024财报显示,其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0.1%,净利润更是暴跌97.8%,这是蒙牛自上市以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且幅度最大的一次,仅次于2016年的131.73%。
而伊利也同样表现欠佳。
2024年上半年,伊利股份的营收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截至2025年4月18日,其股价为29.70元,较年初下跌约2.97%。而根据南方财富网的数据,伊利股份近期下跌1.26%,引发市场关注。
此外,4月17日,伊利股份发布公告称,董事朝鲁因工作变动,辞去其在董事会及战略委员会的职务。这一消息,也引发不少猜测。
奶业巨头为何如此乏力?
对于表现疲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原奶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跌,乳企库存压力陡增;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市场疲软,高端液态奶增长放缓。
此外,蒙牛此前高价收购的贝拉米奶粉未能打开市场,反而成为业绩“拖油瓶”,而伊利的奶粉业务同样增长乏力。两大巨头的核心业务液态奶,市场已接近饱和,新增长点迟迟未能突破,导致整体业绩承压。
天花板已现?人口危机+品类单一,困住乳业双雄
蒙牛和伊利的困境,或许是行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所引发的结果。其中,最直接的挑战,就是人口红利消退。
随着我国新生儿数量的连续下滑,市场也在不断萎缩。数据显示,2023年出生人口仅902万,比2016年减少近一半。
这意味着婴幼儿奶粉市场的规模将持续萎缩,而这一板块曾是乳企利润的重要来源。
对此,伊利在4月15日,启动了总额为16亿元的生育补贴计划,意在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完成生育,计划不仅提供物质补贴,还涵盖孕期到孩子3岁的全周期服务。
但杯水车薪,短暂的计划,不能抵挡人口降低,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危机。
同样,过于依赖液态奶这一传统品类,也不是明智之举。
蒙牛2023年财报显示,液态奶收入占比仍高达80%以上;伊利虽在酸奶、奶酪等品类有所布局,但液态奶仍是绝对主力。
然而,如今,液态奶市场增速已降至个位数,甚至出现负增长。相比之下,新兴品牌如简爱、乐纯等,通过差异化产品,来抢占细分市场,而蒙牛、伊利却因体量庞大、创新不足难以快速调整策略。
更严峻的是消费习惯的变化。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植物奶、燕麦奶等替代品,传统牛奶的消费频次下降。如果蒙牛伊利无法快速适应这一趋势,未来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破局之路:乳企未来靠什么“翻盘”?
面对增长瓶颈,蒙牛和伊利必须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银发经济所带来的万亿市场,或许是条不错的路。
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8亿,且老龄化速度加快。而针对老年人补钙、降糖等需求,需要挖掘更适应老年人的高钙、低脂、高蛋白乳制品,乳企可以尝试在这一领域尽早布局,或许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除了产品适配人群的调整外,产品的性价比、质价比,也要双管齐下。
目前,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中,消费者既要便宜又要品质,达成这一诉求,才更有望获得青睐。
而蒙牛、伊利过去依赖高端化路线,推出了叫好的特仑苏、金典等产品,但如今,面对消费者更看重实际价值的现状,以及健康化、功能化、个性化的消费新趋势,乳企需要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同时确保品质不缩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坚守住产品力,也要在场景和渠道上不断创新。尽管传统商超渠道增长乏力,但社区团购、即时零售,如美团买菜、盒马等新渠道,依旧增长迅猛。乳企需加速布局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网络,同时结合不同消费场景,例如早餐、健身、加班等,推出适配产品,像便携式高蛋白奶昔、睡前助眠牛奶等。
此外,下沉市场仍有巨大潜力。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乳品渗透率仍较低,通过更灵活的渠道策略,来抢占市场份额,也是不错的选择。
转型迫在眉睫,“大象”能否转身?
蒙牛和伊利的困境,折射出中国快消品行业的普遍挑战。过去依靠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传统巨头如何在存量市场中,寻找新增量?
未来的竞争,或许将更依赖精细化运营和创新力。
如果两大巨头能加速转型、打破路径依赖,仍有机会重回增长轨道;但如果继续依赖老套路,则可能被更灵活的新锐品牌蚕食市场。
因为,乳业江湖的洗牌才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
自主品牌高端化竞争加速,传祺向往靠什么才能站稳脚跟?
传祺向往国产汽车冲高端,从来都不缺热闹。最近,广汽传祺玩了把大的,直接跨界“联姻”国产大飞机C919,发布了一个主打“航空级高阶出行体验”的全新车系——传祺向往,将拥有广汽大厂品质+华为超级智能的组合。这种颇具创意的跨界玩法,在行业内也属首次。先不论汽车和飞机联手到底能不能擦出火花,起码在市场传播效
-
阴道内注射“高潮针”真相揭穿!这种技术正被私密整形机构滥用
4月28日A股开盘后,“高潮针”概念股集体暴跌,芭薇股份(837023)大跌超过9%,德美化工(002054.SZ)下跌超7%,天原股份(002386.SZ)下跌超5%。上周五,这些概念股受“高潮针”炒作盘中一度涨停。4月27日,女性“高潮针”词条冲上热搜。据称,这种医美产品多在私密整形类机构出现。
-
关注汽车消费个性化,新品光学膜首发
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带动了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繁荣。在上海车展之际,专注于科技创新的国产车膜品牌“孙悟空”发布最新产品。以本次推出的旗舰产品“齐天”为例,该产品采用第二代光学膜技术,实现低至4%的内反光效果,可以成功阻挡大部分的镜像干扰,提升驾驶安全性。尤其在夜间行车过程中,尺寸愈发宽大的车机屏幕
-
佛山西甲,大湾区的“世界杯”|佛山十大改革案例
佛山西甲,大湾区的“世界杯”|佛山十大改革案例佛山“西甲”足球联赛因2002年发端于三水区西南街道而命名,经过近两年的探索,这一群众体育活动从寂寂无名到火爆全国,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繁荣群众体育的新路子。它如何做到?联合出品:佛山市委改革办、南方+佛山频道统筹:赵越 王芃琹 周欢采写:南方+记者 刘明拍
-
宜家天津绿色生活节启幕 促消费与环保同行
近日,在宜家天津绿色生活节拉开帷幕之际,宜家天津东丽商场推出特色活动,助力消费市场升温,传递绿色生活理念。活动现场,“循环小事大剧场”巨物产品变身大展览,展现了环保生活中的“小习惯,大贡献”。顾客还可通过小程序提前预约,参与打卡集章活动。在商场内有7处“循环小事”打卡点,共含有七枚不同的循环印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