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雨不怕!水产市场就是要有水,水就是财,大雨就意味着财运滚滚来!”一位档主的玩笑话道出了所有商户的心声。9月8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洛围码头的黄沙水产中心(黄沙水产新市场)正式开业。

黄沙水产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汇集活鲜、冰鲜、冻品、加工品等水产批发全品类优质商户,配备了一系列“黑科技”设施,重新定义了“专业水产市场”的标准。其最大亮点是全国首家实现“天然海水—氧气—冷媒”集中一体化供应的鲜活水产批发市场,依托码头区位优势,市场通过1500吨级海水趸船实现24小时管道直供天然海水,全真模拟海洋生态。

自1994年开办以来,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坚持全天候保障供给、服务民生,逐步成长为全国最大的鲜活海鲜交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形成全球知名的黄沙水产品牌——年交易量超32万吨,年交易额突破12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水产品价格风向标”。黄沙水产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以“敢饮头啖汤”的改革开放精神,率先推动水产市场从零散交易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据了解,广州港集团将黄沙水产活鲜水产市场、水产物流配送、冰鲜冻品市场三大经营板块有机融合,打造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全品类水产品集中交易平台。依托这一整合优势,黄沙水产顺势构建覆盖“远洋捕捞-加工贸易-冷链物流-市场经营-线上交易-食安检测-诚信计量”的完整现代化水产供应链体系。同时,联动南沙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加快推动高端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构建全球优质水产采购网络。另一方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推动远洋自捕金枪鱼、马鲛鱼等优质渔获回运销售,不断丰富国内多元食材供应体系。

2020年,为响应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号召,广州港集团牵头启动黄沙水产中心项目,选址东洛围码头,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于2024年3月通过联合验收。2025年9月8日,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黄沙水产中心作为广州市“菜篮子”工程和“攻城拔寨”项目,迈出了承接“老黄沙”重要城市功能的关键一步。

项目启动以来,广州港集团在总结老黄沙水产市场31年经验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趋势,对黄沙水产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经营业态、服务品质完成了一次全面创新升级,将其打造成为集“交易+物流+展贸+电商+文旅”五位一体的智能型水产产业超级综合体,为广州市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

焕新升级后,黄沙水产中心将聚焦市场环境、服务品质、数字赋能等重要领域,打造成为立足广州、服务湾区、面向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水产产业新标杆,让“食在广州”金字招牌再添异彩。

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波在致辞中表示,黄沙水产市场自1994年开办以来,三十一载灯火不息。黄沙水产承载着广州人的“鲜味记忆”,见证了水产市场从零散交易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历程,是华南水产流通领域的一张“金字名片”。

中国水产流通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表示,黄沙水产中心的启用,不仅标志着我国水产流通向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迈出了坚实一步,更是为水产行业带动一、二产,联通三产融合发展树立了示范标杆。

开业仪式期间,黄沙水产中心牵头成立广州市荔湾区黄沙水产商会,主办方对17家示范商户举办授牌仪式,并与16家行业重量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通讯员:曹畅、庄泽宇、汤梦婷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制图/张映武、王菁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视频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孟翰林、贺风玲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