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国皇帝简介大全

秦始皇 (公元前259—前21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名嬴政,秦庄襄王子。统一中国后称帝,建都咸阳。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当时,国政为丞相吕不韦和宦官嫪毐所把持。秦王亲政后,平定嫪毐的叛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以重贿离间敌国君臣关系和实行远交近攻等办法。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顺应了人民的愿望。

 嬴政统一天下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裁决,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帮助皇帝处理军政事务;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统一法律、度量衡、文字、货币和车轨,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修建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以加强各地的交通联系。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他派兵南定百越,北击匈奴,使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象郡(今广西崇左)。

秦始皇是伟大的中国皇帝,开创了中国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格局。

  秦朝的法律很严酷。规定一人死罪,亲族处死。一家犯法,邻里同罪。为防止人民反抗,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集中销毁。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下令“焚书坑儒”,极其野蛮地摧残了文化。

  秦朝的事业,是在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的条件下,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完成的。秦始皇维持了一个庞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进行多次的大规模战争,修筑万里长城。当时全国人口不足二千万,而当兵服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的三分之一。徭役繁重,民不聊生,人心思乱,“群盗满山”。急政暴虐,导致速亡,嬴政在完成统一事业的同时,也为秦王朝掘下了坟墓。

  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在王位二十五年,帝位十二年,终年五十岁,葬于秦陵(陕西临潼县)。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汉朝开国皇帝,字季,江苏沛县人。初为沛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响应陈胜起义,称沛公。陈胜牺牲后,他领导的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之一。前206年攻占秦都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除秦苛法,约法三章,深得秦民拥护。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被封为汉王。后与项羽开展争夺皇位之战达四年之久,终于击败项羽。

汉高祖五年(前202)即皇帝位,着手稳定封建秩序;号召流亡山泽的人回归本土,复故爵田宅;下令释放因穷困沦为奴婢的人;免除回乡士兵一定时期的徭役;减轻田租,十五税一;迁徙各地豪强到关中,消灭异姓王割据势力;令丞相萧何制定九章律。这些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国家的安定。前195年,因战伤复发而死于长乐宫。在王位四年,帝位八年,终年六十二岁,葬于长陵(陕西咸阳市)。

东汉光武帝刘秀(前6-57)

东汉开国皇帝,著名军事统帅。高祖九世孙,南顿(今项城县)令刘钦之子。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新莽末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縯,抱着恢复刘姓统治的目的,举兵反莽。后加入绿林军。公元23年,绿林军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后,王莽派四十三万大军,围攻只有八九千人据守的昆阳。惊慌中,刘秀建议死守待援,并自告奋勇带领十二骑,乘夜晚杀出重围,调集援军。他又亲自率领三千精兵回攻敌军中坚部队,冲乱敌军阵营,杀死敌军统帅王寻。城内的绿林军乘势杀出,内外夹击,重创王莽的主力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大捷”,它是推翻王莽政权关键性的一仗。刘秀从此声威大震。以后队伍逐渐壮大,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年号建武。

 刘秀在位期间,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削平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后,连续多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下令释罪犯为庶民,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精简官吏,节约开支。十年后,全国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在治理天下时,特别注重法令。

  在位三十三年,公元57年二月,病死于洛阳南宫前殿,终年六十三岁,葬于原陵(河南孟津县)。临终前留下遗诏说:“我没有给百姓造福,丧礼一切都照文帝(西汉刘恒)那样,务必从简,不要浪费”。

魏武帝曹操(155-220)

魏国的实际奠定者。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父曹嵩,是宦官曹腾养子。

曹操

  曹操少时聪明机灵,富有权术。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黄巾起义后,任骑都尉,镇压黄巾军,扩大军事实力。192年占据兖州,诱降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三十万,改编为“青州军”,势力开始壮大。196年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官至大将军,占尽天时,平步青云。从此,开始屯田积谷,以蓄军资,整训部队。推广法治,抑制豪强,任人唯才是举。以皇帝名义,先后消灭吕布等割据势力。200年,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杀袁谭、占冀州,北征乌桓,辽东臣服。从此,统一北方。208年,晋位丞相。同年率军南下,试图统一南方。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击败。216年,受封为魏王。曹操精通兵法,善于诗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在军旅生涯中,写了大量诗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句传颂千古。在他奖掖、提携下,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出现了著名的建安文学。220年病死,终年六十六岁,葬于邺(河北临漳县)。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汉昭烈帝刘备(161-223)

三国蜀汉开国君主。字玄德,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后代,因是汉献帝的远房叔父,故有人称他“刘皇叔”。

刘备

 刘备少孤贫,以贩草鞋、织席为业。不爱读书,喜结交豪杰,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为生死兄弟。因镇压黄巾起义军有功,被授安喜尉。因与郡督邮冲突,弃官亡命。在军阀混战中,先后投靠公孙赞、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寄人篱下。

 刘备是个雄心勃勃的人,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苦于没有一个好助手。在屯驻新野后,便广招人才,四处访贤。听说在湖北襄阳隆中有位隐士,叫诸葛亮,比自己小二十岁,有治国之才。刘备十分高兴,便带着关羽、张飞一同去请他出山。诸葛亮闻知刘备要来,故意躲开,以试探他的诚意。刘备第一次去没见到,第二次又扑了空,他并不泄气,第三次再登门拜访,诸葛亮终于被他感动,就在草屋接待了他。

  刘备向诸葛亮陈述了自己的志向,诚恳地表示自己无能力开创局面,请他指教。诸葛亮看到刘备虚心请教,就推心置腹地分析了天下形势。他说:“曹操战胜袁绍,拥有百万兵力,又挟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代,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也不可去侵犯。荆州和益州物产丰富,又是军事重地,现在的割据者懦弱无能,百姓也对他们不满。如果能占领荆、益两州地方,就可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将来再谋取天下,复兴汉朝。”然后,诸葛亮建议:“东联孙权,西取荆、益,南和彝越,北抗曹氏”的战略方针。刘备听了这一番精辟的分析,万分高兴,马上拜倒在地,恳请诸葛亮辅助他争夺天下。诸葛亮见他这样诚心,就跟随刘备出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故事,诸葛亮的那番谈话,被称为“隆中对”。蜀国以人和著称,刘备善于团结人、使用人,史籍称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刘邦)之风,英雄之器。”豪杰归者日多。他任诸葛亮为相,信任专一,言听计从,措施得宜。安定内部,实行法制,推行诸葛亮制定的国策。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击败曹军。刘备乘机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进占四川。221年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年号章武。与魏、吴鼎足而立。222年,为夺回荆州,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大举攻吴。夷陵之战,因战略错误,为吴将陆逊战败,损失惨重。刘备逃归白帝城,第二年病重,托孤于丞相诸葛亮。223年,病死于白帝城。在位三年,终年六十三岁,葬于惠陵(四川成都市)。

吴大帝孙权(182-252)

三国吴的开国君主,字仲谋,孙坚子,孙策弟。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192年孙权父战死,随兄孙策征讨江东六郡,公元200年,孙策死。继父兄基业,在张昭、周瑜等辅佐下,广揽人才,稳定军心,安抚百姓,巩固了江东局势。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占据荆州,孙权摈弃群臣归降之议,采纳鲁肃与周瑜的意见,联合刘备,于赤壁大败曹操。孙权靠长江天险,以后多次击退曹魏的进攻。后因夺取荆州,杀死关羽,双方失和。孙权称臣于魏,被封为吴王。刘备称帝后率军复仇。孙权任命一个没有名气的陆逊为大督都,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但由于抗击曹魏的需要,以后吴蜀联盟重新恢复。长期的和好,牵制了曹魏的进攻。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年号黄武。吴国重视农业发展,设置农官,实行屯田。降服少数民族山越出山屯田当兵,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孙权听说夷州(今台湾)无霜无雪,四季温和,草木常青,百花常开,是一个美丽的海岛。于230年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带领一万多人的船队到达夷洲,与当地的高山族建立了友好的情谊,互赠礼品。返航时,又带着高山族数千人回到大陆。从此,夷洲和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后来,孙权又派朱应、康泰到达林邑(越南古国)、扶南(为古柬埔寨)。两国均派使者访吴,孙权热情的接见了两国使者,从此建立了良好的睦邻关系。还让他俩把所见所闻写了《扶南异物志》和《外国传》让人们传阅。孙权在位二十四年,252年一月,病死于建业宫中,终年七十一岁,葬蒋陵(江苏南京市)。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

晋朝开国皇帝。字世安,司马昭子。河南温县人

  曹魏末年,司马炎为相国、晋王。265年逼曹奂让位,代魏称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年号泰始,后改太康,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位后,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诸侯有兵权和税收权。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280年灭吴,统一全国。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采取宽和节俭的方针,裁减州郡士兵,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把曹魏以来的屯田民编入郡县为自耕小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被史家誉为“太康之治”。

晋武帝后期怠惰朝事,荒淫无度。用重金修建富丽堂皇的太庙和豪华的宫殿。没有钱,就采取东汉卖官的办法,规定官爵的价钱,根据地位高低、职位肥瘦来标定。不过东汉卖官的钱归国库,而西晋卖官的钱全供皇帝个人挥霍浪费。当时全国人口约一千六百万,而他的后妃宫女就有一万多名,他仍不满足,还下令在全国选妃。他每天乘一辆羊拉的辇车,任凭羊停在哪里,便下车在哪里宴饮和纵欲。宫女们为了争宠也施尽了手段,有的晓得羊爱吃带盐的草,便将洒上盐水的竹叶插在门上招引羊车。别的宫女见此法灵验,也纷纷如法炮制,结果羊车在这里刚刚停过,又到那里住脚,弄得晋武帝天天昏昏沉沉,如腾云驾雾一般。

  在位二十六年,290年四月,病死于宫中含章殿,终年五十五岁,葬于峻阳陵(河南偃师市)。

成汉武帝李雄(274—334)

成汉开国皇帝。李特第三子,李流侄。李流死,他继任起义军主帅。

  李雄继承父李特、叔李流事业,于304年,带领流民起义军驱逐罗尚,攻占成都,称成都王。后称帝,定都成都,国号大成,后改汉,史称成汉。李雄在位时,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开办学校,刑政宽和,秩序安定,政治较为清明,呈现出繁荣景象。后来政府内混入地主豪强,政治逐渐腐败。

  李雄征战三十多年,身上伤痕累累。334年六月,他头部刀伤突然复发,死于成都。在位三十一年,终年六十一岁,葬于安都陵(四川成都市)。

石勒(274—333)

字世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少时曾为人佣井,二十多岁时被晋兵掠卖至山东在平地主师懽家为耕奴。兴元年(304年),与汲桑众起义,攻破邺城,杀司马腾。汲桑牺牲后,投刘渊,为渊手下大将,后以汉族失意士人张宾为谋士,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消灭了王弥、王浚、刘琨等集团。319年称赵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史称后赵。329年初,在洛西俘杀刘曜,灭前赵,据有北方大部分地区。330年正式称帝,年号建平。成为当时与东晋抗衡的北方大国。333年,石勒逝世,享年六十岁,谥号明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平陵(今河北邢台市百泉村)。

大夏世祖赫连勃勃(381—425)

夏朝的创建者。匈奴族。原姓刘,以为帝王“徽赫与天连”,因而改姓为赫连氏。父刘卫辰,被前秦苻坚任为西单于,在与拓跋部的争战中被杀。勃勃逃亡后秦,受到姚兴的宠遇。任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今陕西延安)。407年,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史称夏。他说自己将要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因定都城名为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勃勃体格魁伟,雄略过人,而凶暴好杀。他善于用兵,多次进攻南凉、后秦。418年攻克长安,作为南郡,自称皇帝,改年号昌武。任太子赫连璝为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自己返回统万城。不久,他怀疑赫连璝不忠,欲废去赫连璝太子的储位。赫连璝愤而起兵,被其弟赫连昌击败、斩杀。赫连勃勃又立赫连昌为太子。

 425年八月,赫连勃勃病死于统万城宫中的永安殿。在位十九年,终年四十五岁,葬于嘉平陵(陕西延川县)。

宋武帝刘裕(363—422)

南朝宋王朝建立者。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父刘翘曾为郡功曹,早亡。刘裕少贫困,以樵渔贩履为生。后投东晋北府兵为司马。镇压孙恩起义,累官建武将军。405年击败桓玄,独揽东晋朝政,成为有名的军事统帅。他勇悍善战,富于谋略,长于料敌,每战皆捷。在进攻后秦时,刘裕的水军沿着黄河前进,常常受到北魏兵的攻击,影响顺利进兵。

  刘裕派一个将军带了七百兵士,一百辆兵车登上北岸,沿岸摆开一个半圆形的阵势,两翼靠河岸,中间凸出,当中的一辆兵车上插一根白翎。因为阵形象个钩月,故叫“却月阵”。

  420年,刘裕灭晋建宋,年号永初,史称刘宋。刘裕称帝前后,注意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实行抑制豪族,重用庶族的政策,为江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裕在位三年,422年病死于建康,终年六十岁,葬于初宁陵(江苏江宁县)。

齐高帝萧道成 (427~482)

齐创建者。字绍伯,小名斗将。。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东)。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属江苏),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人。后为刘宋禁军将领,乘宋明帝大杀宗室、大臣的机会,掌握军政大权。元徽四年(476年),杀宋后废帝刘昱,立其弟刘准为顺帝,封齐公。升明三年(479年),步刘裕后尘,废宋顺帝自立,国号齐,史称南齐,习称萧齐。在位仅四年,大力革除宋孝武帝以来的暴政,提倡节俭,政治也较修明。

梁武帝萧衍(464—549)

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齐高帝萧道成族弟,雍州刺史。乘南齐内部骨肉相残,起兵讨伐。先后杀南齐东昏侯、和帝后,自立为帝。国号梁,年号天监,史称萧梁。

 萧衍,自幼好学,博学能文,写过很多书,生活俭朴,布衣棉帐,从不饮酒。但他大力提倡佛教,不顾劳民伤财,大规模兴建佛寺。三次舍身同泰寺,均被大臣用重金奉赎。他对皇室、士族分外宽容,对劳苦大众极其严酷。以虚伪的仁慈掩盖其残暴的统治和繁重的徭役。547年,东魏叛将侯景降梁,萧衍不顾朝臣反对,任侯景为大将。侯景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原是北魏刺史,后为东魏大将,叛东魏投西魏未成而投南梁。次年又叛梁,与萧衍侄萧正德勾结,攻破建康,围困台城(宫城)。549年攻下台城后,绞杀萧正德,饿死萧衍。

萧衍在位四十八年,终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江苏丹阳市)。

陈武帝陈霸先(503—559)

南朝陈创建者。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浙江长兴县)人。家世寒微,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曾镇压土著与少数民族起义,累官西江督护、高要太守。550年在广州起兵,受湘东王萧绎(元帝)节制,至九江与王僧辩会师,率甲士三万,舟船两千乘,攻破建康,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554年,西魏杀梁元帝萧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郡王江州刺史萧方智为帝。555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至建康为帝。陈霸先从京口起兵袭杀王僧辩,废萧渊明,重立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557年,陈霸先加九锡,被封为陈国公,总揽朝政大权。同年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年号永定。萧方智被废封为江阴王。558年,陈霸先又派人暗杀了萧方智。

  559年六月,陈霸先病死,在位三年,终年五十七岁,葬于万安陵(江苏江宁县)。

道武帝拓跋珪(371―409)

北魏的创建者,鲜卑族。先世曾建代国,被前秦所灭。前秦衰落时,他乘机复国。公元386年正月,年仅16岁的拓跋珪召集旧部,大会于牛川,即代王位,徙居盛乐,拓跋氏复兴。同年四月,珪改称魏王,是为道武帝,自此国号魏,史称北魏,开始向四周拓展疆土。

时值淝水之战后,前秦分裂,各族纷纷建立政权。北魏所处形势,北有柔然、高车、库莫奚,西有匈奴刘卫辰,南有西燕,东有后燕。苻坚灭代国后,曾分代国部落为东西两部,以别部大人刘库仁和刘卫辰统领。因此拓跋珪复国后,首先要消灭这两股势力,以便恢复对原部落联盟的统治权。但由于国力尚弱,拓跋珪不得不与后燕慕容垂交好,慕容垂也确实给了他不少的支持。接下来的拓跋珪的展现出了他非常非凡的军事才能,首先击败其叔窟咄,“悉收其众”,沉重打击和降伏了柔然、高车及其他塞北游收民族,消灭匈奴刘显、刘卫辰部。通过这些战争,拓跋珪不仅夺得大片土地,也掳获了大量人口和牲畜,成为塞外唯一的强国。

慕容垂见拓跋珪的势力日益雄厚,会威胁后燕的安全;同时慕容垂又想掠取拓跋珪的马匹畜牲来充实他的军队配备,遂命太子慕容宝率兵八万进攻北魏。拓跋珪采取了避其锋芒,以逸待劳的策略,避到河南,后燕军出师五月始终找到魏军主力,没达到决战的目的,因塞外严寒,只得撤兵。拓跋珪亲率精锐二万余骑追击慕容宝军,到达参合陂,大败慕容宝军,慕容宝单骑逃走,“其遗迸去者不过数千人”拓跋珪把俘虏到的后燕军士四五万人全都坑杀,燕军精锐至此已损失大半。北魏经过参合陂之战,击败了当时中原最强大的国家后燕,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魏王拓跋珪增强了信心,更加坚定地要实现吞并后燕的战略设想。

公元396年秋8月,乘慕容垂死去,珪率骑40余万伐后燕。冬十月,克常山,围攻中山、信都、邺城。398年,拓跋珪终于最后攻克邺城,太行山以东地区皆属魏,奠定了北魏对北方统一的基础。

409年,儿子拓跋绍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三年,葬在云中金陵(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

北齐文宣帝高洋(529—559)

高欢次子。东魏时封齐王,550年代魏自立。国号齐,定都邺城,年号天保,史称北齐。

  北齐继承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晋、冀、鲁、豫及苏北、皖北地区,以后又把势力伸展到长江边。高洋在位期间,是北齐国力鼎盛的时期。当时农业、盐铁业、瓷器业都相当发达,是同南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者。高洋后期,生活荒淫,花天酒地,随便杀人,以此为乐。559年十月,因患肠胃病死去,在位十年,终年三十一岁,葬于武宁陵(河北磁县)。

隋文帝杨坚(541—604)

隋朝开国皇帝。西魏大将军杨忠之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长女为北周宣帝后。宣帝死,八岁静帝继位,杨坚入宫辅政。任丞相,封隋王,总揽军政大权。581年代周称帝,国号隋,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灭陈,统一了全国。隋朝疆域,东、南皆至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文帝在位期间,对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均田制,奖励生产,减免徭役,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整顿户籍,从而扩大财政收入;改革体制,创立三省六部,加强了中央集权;精简行政机构,取消州郡自选僚佐之权,九品以上的地方官由中央任免;制定《开皇律》,废除了一些酷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进一步缓和了阶级矛盾;开创科举制度,以考试取士,选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整顿府兵制,实行兵农合一化,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权。文帝创立的隋制,成为以后各封建王朝沿袭、遵循的样板。这些改革,使隋国强盛,人口激增,府库充盈,经济繁荣。

但是隋文帝在晚年大兴土木,营建宫室,制造冤狱,屠戮功臣,加剧了社会矛盾。604年七月,在病中被次子杨广害死。在位二十四年,终年六十四岁,葬于泰陵(陕西咸阳市)。

唐高祖李渊(566—635)

唐朝开国皇帝。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父李昞为北周安州总管。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李渊是隋炀帝表兄。七岁袭封唐国公。后任太原留守。李渊素有大志,他看到隋朝即将败亡,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于617年五月起事。破霍邑,渡黄河,十一月攻入长安。翌年称帝,国号唐,都长安,年号武德。

  高祖即位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迫使高祖禅位,尊为太上皇。高祖在位九年,后病死,终年七十岁,葬献陵(陕西三原县)。

大周武则天(624—705)

唐高宗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父武士彟,贩卖木材的大商人。

 武则天十四岁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太宗死,入寺为尼。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为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乘高宗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称天后。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684年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以武代李的趋势日见明显,于是李勣之孙徐敬业代表元老重臣势力,以恢复庐陵王的皇位为号召,在扬州起兵,但三个月即兵败被杀。690年武则天称帝,废睿宗为皇嗣,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自称“圣神皇帝”,改年号为天授,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登位时已经六十八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

武则天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翦除异己,打击政敌,并滥杀一些被她怀疑的大臣。唐初的元老重臣,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李氏皇室及宗室诸王相继杀戮殆尽。武则天以女主的身份号令天下,执政前又无自己的心腹,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自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允许风闻奏事,奖励告密,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滥杀无辜,冤案累累。到了群情过度紧张的时候,她又嫁祸于“酷吏”。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十二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开明主张,高宗皆施行之。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三百八十万户猛增到六百一十五万户。

  但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她信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表示要回到李家来当先妣。698年,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武氏晚年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705年正月,张柬之等大臣联合羽林军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后人称她为“武则天”。同年十一月,病死于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在位十六年,实际执政近半个世纪,终年八十二岁,葬于乾陵(陕西乾县)。

后梁太祖朱晃(852—912)

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初名温。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朱温幼时,随母在萧县刘崇家当佣工。后参加黄巢起义军,随军入长安。882年被任为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不久叛变降唐,僖宗任命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次年,改宣武军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加东北面都招讨使。884年,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州时,朱全忠向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打败起义军回到汴州,朱全忠假意大摆酒宴,殷勤招待,李克用喝得大醉后回到驿馆安歇。朱全忠在驿馆周围埋下伏兵,断绝了出路。深夜,伏兵四起,进攻驿馆,李克用惊醒,靠几个亲兵冲出驿馆,用绳子从城墙上吊出来,逃回大营。从此,李克用跟朱全忠结下了冤仇。

  朱全忠凭借汴州优越的地理条件,逐步吞并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901年被封为梁王。同年,宰相崔胤召全忠入关,谋诛宦官。宦官劫唐昭宗到凤翔,依靠节度使李茂贞。全忠攻凤翔,茂贞屡败。被迫杀死宦官,送昭宗出城。昭宗还长安后,全忠尽诛宦官,废神策军,从此昭宗为全忠控制。

  907年,朱全忠灭唐称帝,改名晃,国号梁,史称后梁。年号开平。五代时期从此开始。朱晃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视,称帝前后,革除了一些唐朝积弊,奖励农耕,减轻租税,基本上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朱晃酷爱女色,淫乱如禽兽,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侍。912年,朱晃在病中应允曲意侍候他的儿媳王氏的要求,将皇位传于其夫——朱晃养子朱友文。次子朱友珪发动政变杀死朱晃。朱晃在位六年,终年六十一岁,葬于宣陵(河南伊川县)。

后唐庄宗李存勗(885-926)

后唐开国皇帝,沙陀贵族李克用之子。908年袭晋王位,据有太原,与朱温连年混战,多次获胜。923年春,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攻灭后梁,建都洛阳。

他既昏庸无知,又骄傲自矜,宠信宦官和伶人,疑忌功臣,重敛急征,致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

同光四年(926年)皇甫晖在邺都叛乱,李存勖亲征平叛,不幸被流矢所毙。在位三年,庙号庄宗,葬于雍陵(今河南省新安县境内)。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942)

后晋王朝的开国皇帝。沙陀部人,善射。后唐时,为李嗣源所赏识,招为女婿。魏州兵变时,李嗣源采纳石敬瑭建议,迅速占据汴州,不久即位,石敬瑭被任为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李嗣源死,后唐屡次发生争夺皇位的乱事。石敬瑭看到后梁、后唐皆自藩得国,早就觊觎帝位。936年谋反,后唐派兵征讨,石敬瑭求契丹出兵相助。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并将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北部、北京和山西北部)拱手献给契丹,契丹出兵解他晋阳之围。耶律德光立他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年号天福。同年灭后唐。由于他对契丹的屈辱行为,遭到人民的唾弃。他虽谄事契丹贵族,也常遭到契丹的责备。石敬瑭忧郁成疾,942年六月,病死于宫中保昌殿。在位七年,终年五十一岁,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

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

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沙陀部人。居住太原。曾与石敬瑭一起为后唐的将领。石敬瑭密谋称帝,以称儿、称臣、割地、岁输金帛为条件,求契丹主出兵助自己灭后唐。刘知远进谏,认为称臣已可,以父事之太过,只用金帛贿赂也能使契丹发兵,不必割地,否则,恐异日为中原之大患。敬瑭不从。敬瑭即位后,刘知远被任为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晋、辽交战期间,知远守境不出,招募军士,壮大力量。947年,契丹灭后晋,他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年号乾祐。趁辽军北退之机,他率军进入洛阳和开封。948年正月,病死于汴京,在位二年,终年五十四岁,葬睿陵(河南禹州市)。

后周太祖郭威(904—954)

后周王朝的开国皇帝。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少年时孤贫。十八岁应募从军,曾助刘知远建国。被任为枢密副使。刘承祐继位后,以郭威为枢密使,派他讨平李守贞的叛乱,950年出任邺都留守。不久,承祐对他有疑忌,派人杀郭威。郭威起兵攻入开封,灭后汉。军士裂黄旗给郭威披上,拥以为帝。951年郭威即位,国号周,史称后周,年号广顺。

  郭威即位后,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规定罪人除犯反逆罪外,不得灭族及没收家产;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免其差税;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郭威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走上安定的道路。郭威在五代确是一位较好的皇帝。954年正月,郭威病死于宫中滋德殿。在位四年,终年五十一岁,葬于嵩陵(河南新郑市)。

前蜀高祖王建(847-918)

前蜀国的建立者。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王建少年时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后投忠武军。黄巢军进攻长安时,僖宗逃奔成都,他为“随驾五都头”之一。被宦官田令孜收为养子。后任壁州(今四川通江县)刺史,逐步占有西川、东川、汉中,成为割据势力。903年,受唐封为署王。907年朱温灭唐建后梁,他于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年号武成。

  王建即位后,于909年颁《永昌历》。915年,取秦、凤、成、阶四州,扩境至大散关。王建不识字,却喜欢与文士谈论,优待避难于四川的亡唐文士。前蜀建立后没有大规模战争,民众得以继续进行生产。王建在位十二年,918年六月,病死于成都。终年七十二岁,葬于永陵(四川成都市)。

后蜀高祖孟知祥(874-934)

后蜀国的创建者。字保胤。后唐太祖李克用侄婿。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后唐初建时,任太原留守。后唐灭前蜀,为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932年,孟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次年,封为蜀王。934年,孟知祥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年号明德。同年,因患瘫痪病死于成都。在位一年,终年六十一岁,葬于和陵(四川成都市)。

南唐烈祖李昪(888-943)

南唐国的建立者。字正伦,小字彭奴。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人,少为孤儿,被吴国大将徐温收为养子,改名徐知诰。以功拜为升州(今江苏南京市)刺史,后任参知政事。徐温死后,他专权用事,封齐王。937年,他废吴国睿帝杨溥而称帝,国号大齐,定都金陵。次年自称为唐玄宗后裔,复姓李,改名昪,国号大唐,史称南唐。年号升元。

  李昪自管理吴国政事以来,兴利除害,又与吴越约和,休兵息戈,在比较安定的条件下,生产迅速发展,不到十年,江淮间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李昪为人生活节俭,不爱声色,专心国政,常常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李昪重视教育,他在庐山白鹿洞建立庐山国学馆,置田供给诸生,后来成为历代有名的书院。他希望长寿,晚年信奉长生道术,服用丹石中毒,背上生出大疮,医治无效,943年三月,死于金陵。在位七年,终年五十六岁,葬于钦陵(江苏江宁县)

吴越武肃王钱镠(852-932)

吴越国的建立者,字具美,小字婆留。浙江临安人。

 钱镠少年时曾贩私盐。后投军,893年因功升为镇海军节度使。902年唐封钱镠为越王。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吴越国三面受敌,钱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他用圆木制成枕头,熟睡时头稍微一动就落枕惊醒,称为“警枕”。钱镠贯彻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外交上,采取称臣、纳贡、联姻三项措施;政治上,内敦恭俭,外正刑赏,礼贤下士,广罗人才;经济上,建筑海塘,兴修水利,奖励恳荒,发展农桑。他又开拓杭州城郭,大兴土木,悉起台榭,有“地上天宫”之称,使杭州成为日后的风景胜地。钱氏统治的八十多年中,使吴越国甲富东南,百姓安居乐业。在位四十年,病死,终年八十一岁,葬于浙江临安县。

闽太祖王审知(862—925)

闽国的建立者。字信通,号白马二郎。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人。农民出身。黄巢起义后,他与兄王潮加入王绪所率的反唐武装。同年在南安发动兵变,囚王绪自立。镇压了境内二十余股武装,据有闽五州之地。898年王潮卒,审知继立。904年唐封审知为琅琊王。909年后梁又封他为闽王。

  审知深知闽踞东南之隅,境狭地僻,难以与邻国抗衡,于是采取保境息民的立国方针,对外称臣纳贡于中原朝廷,交好邻国;对内则勤修政事,致力于发展闽地的经济文化。他能体恤民众疾苦,故当政后选任良吏,提倡节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利用泉州、福州天然良港,鼓励海上贸易,招徕外商。创办学校。审知在位期间,境内安宁,经济文化大为发展。925年十二月,病死于闽州。在位二十八年,终年六十四岁,葬于宣陵(福建福州市)。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宋朝的开创者。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父赵弘殷是后汉的军官。赵匡胤在后周时,因战功升任殿前都点检(禁军司令),兼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后周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继位,时年七岁。

960年元旦,传来了契丹和北汉联合发兵南下的消息,朝廷派赵匡胤率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宿营,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拥立他为帝,史称“陈桥兵变”。接着,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周帝禅位,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大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年号建隆。

宋太祖继位之后,一方面采取优待笼络政策,使后周旧臣为新王朝服务;另一方面派兵镇压拒不合作的地方实力派如:李筠、李重进等。

  宋太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局面再次出现。首先“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他还实行更戍法,割断将领与士兵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此后,宋太祖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先后攻灭了后蜀、南平、南唐、南汉等割据政权。对北方的辽则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976年十月,太祖病死于京都长春殿(后人怀疑为赵光义所害),在位十七年,终年五十岁。次年四月葬于永昌陵(河南巩义市)。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

辽朝创立者。字啜里只,汉名亿。出身于契丹迭刺部耶律氏贵族家庭。901年袭夷离堇(管理军马)职位。906年因战功升为于越(掌握部落联盟军、政大权的官职),907年被推选为可汗。继而统一契丹八部,控制了邻近的女真、室韦等族。916年正式称帝,国号“大契丹”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年号神册。

 太祖称帝后,于923年攻取营(今辽宁朝阳市)、平(今河北卢龙县)等州。随后,亲征突厥、吐谷(这里念yu玉)浑、党项等部,控制了东到日本海,西北到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南接河北、山西的广大地区,统治着契丹、汉、女真、室韦等族。在位期间,任用汉人,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制作契丹文字,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商业贸易,推进了契丹政权的封建化过程。926年正月,攻灭渤海国,并将它改为东丹国,派太子耶律倍镇守。七月,在归途中病死,在位十一年,终年五十五岁,葬于祖陵(内蒙巴林左旗)。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1068~1123)

金朝开国皇帝。汉名旻。女真名阿骨打。女真完颜部人。祖父乌古迺、父劾里钵世为完颜部首领,辽授予节度使称号。1113年阿骨打称都勃极烈,统一女真各部,次年辽授为节度使。与完颜部为敌的女真纥石烈部长阿疏逃奔辽朝。完颜旻遣使去辽索要阿疏,得知辽朝内部虚弱。 1114年,阿骨打集合女真诸部2500人,申告天地,誓师抗辽。在混同江东的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南小城子)、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西南)等地,大败辽军。然后乘胜分路进击,连破宾州(今吉林农安东北红石垒)、祥州(今吉林农安境)、咸州(今辽宁开原老城镇)等地。

  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建国号金,年号“收国”,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九月,统率金兵攻克辽北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十二月,于护步答冈(今黑龙江五常以西)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亲征的大军。收国二年,乘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返辽之机,遣兵杀高永昌,夺取辽东半岛以东地区。同年十二月,加号大圣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天辅。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增强军力,阿骨打改革女真旧制,推行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女真文字。1120年,再次率军攻辽,与宋朝相约,夹攻辽朝,灭辽后,燕京地归宋。1122年,攻占辽“五京”,派兵追击天祚帝。1123年八月,阿骨打在由燕京回上京的路上病死,终年56岁。九月,葬于上京宫城西南。金太宗继位后,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后来,改葬和陵(后称睿陵)。

夏景宗元昊(1003-1048)

袭父位为夏国王,宋朝封他为西平王。李元昊武艺高强,精通汉文,熟读宋朝法律、兵书,文武全才。1038年称帝,是为景宗,国号大夏,由于位居北宋西北,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在位期间,制定了官制、军制、法制,创造了西夏的文字,刻印了书籍。促进了党项的封建化。

元昊善于用兵,多次打败宋军,但自身损失也不小,以后又分别与宋、辽签订和议。从此形成北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势。

1048年,为次子宁令哥所弑,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葬于泰陵,在位11年。

元太祖成吉思汗 (1162-1227)

他出生于蒙古部落的孛儿只斤氏族,名铁木真。蒙古开国君主,元朝的奠基者,著名军事统帅。

  十二世纪时,蒙古族已处在奴隶社会。各部落为了掠夺财富,互相争战不休。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其父也速该为乞颜部首领,在俘获塔塔儿部落首领铁木真时,正值成吉思汗出生,便用俘虏的名字为婴儿命名,以纪念胜利。1170年,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所领部众纷纷离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九岁的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躲进深山里,靠野菜、野鼠充饥,度过数年艰苦生活。铁木真曾被泰赤乌贵族掳去示众,有一天,铁木真乘泰赤乌人举行宴会之机,用木枷砸昏看守,逃回。投靠蒙古最强大的克烈部部主脱里汗。不久,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台被蔑里乞人掳去,他求脱里汗和扎木合共同出兵,打败蔑里乞人,夺回妻子。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以后,铁木真活动于蒙古各部落之间,聚集其父部众,逐渐壮大自己。先后打败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1206年,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上尊号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登位后,以“千户制”编组民众,建立军政合一,兵牧结合的体制。接着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远征。1218年灭西辽。1219年开始西征中亚各国。1227年灭西夏。同年秋病逝,在位二十二年,终年六十六岁。成吉思汗是一位威震欧亚,叱咤风云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明朝开国皇帝。幼名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幼年家贫,少时曾为地主放过牛。十七岁时,因父母及兄均死于瘟疫,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

后投到郭子兴红巾军中,郭子兴见他口齿伶俐,就留在身边当亲兵长。朱元璋骁勇多智,被郭器重当作心腹,并将养女马姑娘许配与他。郭死后,朱元璋掌握实权。以后,他扩充队伍,领兵南下。1355年,被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1356年攻克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自称吴国公。纳儒士朱升之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后,他击败了江南地广兵多自称汉王的陈友谅。1367年,消灭先称王后降元的张士诚,于瓜洲渡口沉杀韩林儿,实力不断壮大。命徐达、常遇春北伐。1368年,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攻灭元朝。建国后,实行“与民安息”政策,减免赋役,移民屯田,奖励开荒,兴修水利,抑制豪富,解放奴隶。颁布《大明律》,惩治了贪官污吏。他也屡兴大狱,滥杀了不少功臣。创立了卫所制,战争后官归将印,军回卫所,卫所实行屯田,耕战结合。这些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朱元璋曾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为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太子病死,他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太孙。太祖临终前遗诏,由太孙朱允炆继位。1398年五月,太祖病死于京都西宫。在位三十一年,终年七十一岁,葬于孝陵(江苏南京市)。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

姓爱新觉罗,女真族。清朝奠基者。

  努尔哈赤是布库里雍顺的后裔,为建州女真的首领。他早年丧母,自立为生。后因生活所迫,离家从戎,投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屡立战功。他还勤奋好学,粗通汉文,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被明廷授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同年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基本统一女真各部,期间使人创制满文,创建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称汗。国号金,年号天命,史称后金。萨尔浒之战,重创明军。1625年迁都沈阳。1626年因战伤而死,在位十一年,终年六十八岁。葬于福陵(辽宁沈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