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让农民省心又省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5 09:11:00

“开镰啦”,风吹麦浪,遍地金黄,在阳谷县狮子楼街道刘灿明村,随着农机手邵贵帅的一声吆喝,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在麦田中,一排排小麦被整齐地切割、脱粒……广袤农田中,一片繁忙景象。
“以前,粮食霉变损失大,现在集中晾晒省心又省力!”阳谷县大布乡高庄村,村民王月英边整理小麦边笑着说。高庄村拥有占地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晾晒场,在夏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保障粮食归仓的坚实后盾。

聊城市麦收场景。
作为阳谷县全县首个“绿色晾晒示范工程”,该晾晒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其配备的智能化烘干塔在今年麦收中表现出色。刚收割的小麦含水量偏高,得益于智能化烘干塔精准调控温湿度,小麦能够及时得到烘干处理,有效避免因水分过高导致的霉变风险,确保小麦的品质和储存安全。据了解,该烘干塔配备了智能化温控系统和光伏发电设备,年可处理5000吨粮食,效率提升40%,此次麦收期间,已累计烘干小麦近千吨。

聊城农民在整理丰收的麦子。
与此同时,临清市大辛庄街道高坊村的大片麦田里,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收割、脱粒、筛选……麦粒如流水般倾泻入仓,秸秆则被粉碎还田。“这是我们村集中托管的500亩小麦,全部采用无人机‘一喷三防’和大型水肥一体喷灌施肥。每亩小麦产量1400斤左右,在去年丰收基础上又增产100多斤。”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明告诉记者,今年请来大型收割机助力,不仅效率翻倍、时间减半,也减少了收割环节浪费,为今年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聊城麦收场景。
麦收季节,抢抓时效,农机装备是丰收关键。今年麦收季,临清市预计调配小麦联合收获机2100余台,其中,本地1600余台,外地500余台。阳谷县开辟三夏跨区作业和农机加油绿色通道,组建以省、市级区域农机化社会服务中心为主的机收应急队伍18个,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及送检下乡,深入到各镇街以及重点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送检上门服务活动。
(大众新闻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商 贺 程源 倪群力)
相关文章
-
百姓看联播 | 暴雨袭城,他们闻“汛”而动
长城新媒体记者张建勋: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西二环与和平路交叉口,由于今天早上突降暴雨,路面已经完全被水淹没。突如其来的强降雨,让石家庄的城市防汛保障队伍迎来一场“路考”。在与暴雨的较量中,相关部门闻“汛”而动,用行动守护着城市和市民的安全。“别怕,我们背你出去。”在槐安西路与西二环交口的公交站台,这里
-
西中岛石化园区两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仲夏时节,西中岛石化园区建设热潮持续涌动,多个重点项目接连突破关键节点。随着医疗化救中心主体封顶、液体散货码头工程冲刺收官,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进度条”持续加速刷新,即将从“蓝图”变“实景”。 近日,随着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西中岛医疗化救中心主体结构正式封顶。历经200余天攻坚建设,这座集化学突
-
盛夏已至,沈阳天气有啥特点?今年7~8月降水量偏多3~4成
近日,沈阳持续的高温天气可以说是“火力全开”;这两天,天空又开启了“雨雨雨”模式,还不时下起大暴雨。这样的天气是否正常?还会持续多久?今年的天气情况有啥特点?7月2日,沈阳日报与市政府办公厅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沈阳市气象部门专家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就今夏沈阳天气情况、夏季气象常识,以及
-
匠心筑梦 通途将启——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探访之一
蓝白相间的售票大厅宛如《冰雪奇缘》的童话世界,17万平方米绿化带将地铁站点变成“城市公园”,智能售票机与母婴室诠释“以人为本”理念……近日,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一行走进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长线建设现场,见证这条串联主城区与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冰雪走廊”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攻坚克难 昼夜鏖战铸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全面投产
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至此,“深海一号”大气田所有23口水下气井均投入生产运行,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迄今为止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标志着我国迈出了以深水气田群建设实现深海油气规模化开发的关键一步。“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