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辟谣(2025年7月23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20:59:00

2025年7月23日

辟 谣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不实,中国网约车分会撤稿致歉
详情:日前,多家媒体援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消息称“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7月23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发布道歉声明称,7月22日,由《中国网约车分会》公众号发布的每日简讯中关于“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的信息,由于未经权威部门核实,给公众造成了误导。目前,该条消息已经做了撤架处理。根据现行《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在本市申请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需符合的条件并未涉及燃油车禁入的有关限制,北京市内运营的各大网约车平台也并未发布官方通知。(来源:“北京网络举报”微信公众号、“北京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
谣 言 湖北宜昌游船突然倒扣、30人坠江?

真相:近日,有网民发布“湖北宜昌游船突然倒扣,30人坠江”的图文信息。经海事部门核实,网传信息系谣言。经查,辖区未发生类似事故,且无注册船名为“三峡观光6号”的船舶。(来源:“湖北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宜昌辟谣)

误 区 吃荔枝不能开车,会被查出血液酒精含量超标,导致酒驾违法?
真相:这种说法有些夸大。荔枝含糖量很高,当荔枝破损或长时间存放时,果皮和果肉表面的酵母菌会将糖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也就是酒精。除了荔枝自身可能含有酒精外,人们在咀嚼荔枝时,糖分会残留在口腔中,口腔内的部分细菌也会在无氧环境下将糖转化为酒精。虽然口腔内微生物产生的乙醇量极少,但因呼气式酒精检测仪高度灵敏,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检测到,因此如果食用大量荔枝,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呼气中含酒精,进而被判定为“酒驾”。但是不用恐慌,因为吃荔枝后造成呼气中含酒精的现象不会持续太久,只要复测就能解除酒驾嫌疑。除此之外,还可以申请血液酒精检测,因为所吃的荔枝量,很难造成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更别提达到酒驾、醉驾标准了。
事实上,公安交管部门对此也有相关提醒,只要及时告知执法人员自己吃了荔枝,检查通过后就没问题。(来源:“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通 报 昆明警方:传播虚假警情通报者被刑拘
详情:7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发布警情通报:近日,有网民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警情通报”,造谣传播在昆明发生一起致多人死伤的重大恶性案件等不实信息,引发大量网民讨论。公安机关迅速核查处置。
经查,白某某(男,29岁)、陈某某(男,18岁)2人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虚假“警情通报”,造成谣言传播扩散,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迅速查实后,依法对白某某、陈某某刑事拘留。(来源:“昆明警方发布”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今日辟谣(2025年7月23日)
2025年7月23日 辟 谣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不实,中国网约车分会撤稿致歉详情:日前,多家媒体援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消息称“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7月23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发布道歉声明称,7月22日,由《中国网约车分会》公众号发布的每日简讯中关于“
-
两男子伪造警情通报、造谣“昆明驾车撞人案131人死亡” ,刑拘!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7月23日中午通报:近日,有网民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警情通报”,造谣传播在昆明发生一起致多人死伤的重大恶性案件等不实信息,引发大量网民讨论。公安机关迅速核查处置。经查,白某某(男,29岁)、陈某某(男,18岁)2人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虚假“警情通报”,造
-
微信又有实用新功能!
据“微信派”消息,微信公众号又多了三点新“看法”。“看法”一:看过的还想看看过、赞过、划过的,都可找到。总在茫茫文海中寻找曾经爱看的那篇文章?现在,进入公众号后,点击右上角就能看到过去点赞收藏、划线和看过的所有内容。>安卓用户还能通过这里进入:“看法”二:好看的点赞看双击屏幕,点赞更自由。以前:精准
-
“如需空调扫码3元”,别把这事当冷笑话看
乘坐网约车要求开空调,需额外付费?据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乘坐某平台“特惠快车”时,遭遇司机“有偿开空调”的情况。涉事车辆贴有告示:“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并注明“特惠订单不含空调,自愿消费”。 消息传出,迅速引发热议。有支持乘客的,“乘客不应该享有舒适的乘车环境吗”“给了空调
-
甘肃警方通报“青甘大环线三车12胎被扎”事件:两人被抓
来源:阿克塞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