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养马岛的夏天 暑期交通优化启动打造通畅慢旅行体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9:51:00
海风轻拂,云雾缭绕,养马岛如一颗遗落在黄海的明珠,在盛夏的晨光中静静苏醒。7月23日,小岛迎来了一场“蜕变”——暑期交通优化提升行动正式启动。

自7月23日至8月31日、10月1日至10月8日,养马岛景区按照“大桥南端分时管控、后海景区24小时交通管制、集约规范有序接驳”的原则,实施分时交通管控;自7月23日至10月8日,后海景区实施24小时交通管制。
提升行动启动后,交通秩序有没有改善?游客体验有哪些不一样?23日清晨,记者踏上接驳车,与游客一同穿行在17公里的环岛公路上,在这座海岛从“拥堵之痛”到“畅游之美”的转身中,感受养马岛不一样的夏天。
乘着接驳车拥抱慢旅行
早上8点多,记者来到养马岛大桥东侧的换乘中心,一排排接驳车已经在这里等候。
登上接驳车,冷气开放,顿感清凉。随着车辆驶上养马岛大桥,视野豁然开朗。接驳车匀速行驶在17公里的环岛路上,带着满心期待的游客,开启海岛慢旅行。一路上将途经20个站点,覆盖海水浴场、獐岛、御笔苑等所有热门打卡地。
车子缓缓驶上大桥,透过车窗望去,湛蓝的天空与浩瀚的大海在远方连成一片,波光粼粼的海面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沿途风景如画,每一处都让人陶醉其中。每一处站点都有游客上下车。过了养马岛大桥,便是环岛前路。公路依海而建,左侧是村庄山川,右侧是碧海蓝天,阳光透过路边的树木,洒下斑驳光影,画面令人心醉。
沿着环岛公路前行,很快就来到了养马岛海水浴场。这里是岛上唯一的沙滩,沙质细腻柔软,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十分惬意。进入后海之后,游客明显增多。路上很少见到私家车,一些游客在路上骑行,通行十分顺畅。
行至獐岛驿站换乘点,记者和许多游客一起下车。獐岛是养马岛的网红打卡地之一,以其独特的海螺洞而闻名。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獐岛,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岛上怪石嶙峋,漫游礁石滩总能有不期而遇的惊喜,看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的浪花如同珍珠般洒落。许多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想要留住这美丽的瞬间。
一个小时后,记者再次踏上观光车,继续海岛游,一路上御笔苑、莲花夕照等打卡地,都有不少游客上下车。“这是我第二次来养马岛,上次开车来的,后海道路拥堵,这次乘坐接驳车,边走边玩,可以在任何一个站点上下车,完全不用担心停车和拥堵的问题,心里反而轻松起来。”来自济南的游客孙琳告诉记者。
一辆辆接驳车不停穿梭在环岛路上,游客不必担心停车,不必忍受拥堵,随心停留,这或许就是慢旅行的美好所在。中午时分,记者与很多游客一起,在后海大排档享受美食,重新开启下午的旅程。
自7月起,养马岛进入旅游旺季,交通拥堵问题愈发凸显。“我们存在诸多顾虑,也一直在权衡——我们必须确保所采取的措施,既不影响岛上居民和商户的正常生活和经营,又能有效改善当前的交通状况,提升旅游体验和品牌形象。”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姜振超介绍,此次交通优化提升行动,科学设置接驳线路,接驳车在试运营期间免费乘坐,为后海景区内的酒店、民宿等开通了进入后海景区的电子授权,让游客有更好的出行体验。
基础设施焕新海岛
“你看,今天养马岛后海多畅通。”在养马岛旅游度假区管委,记者看到了指挥调度平台,这里能实时监控交通、摊点、人流情况,近百名网格员分布在景区,一旦遇到突发事件,5分钟内就能到现场处置问题。
这个夏天,养马岛的变化不仅在云端,也在线下。
基础设施的变化,一上岛就能感受到。原来狭窄的环岛前路已变身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两侧打造慢行系统,不少游客骑着电动车畅游,道路南北两侧还设置了景观小品和观景台。
曾经的养马岛,电动自行车占道、流动商贩扎堆、公厕不足等问题饱受诟病。如今,60余个统一设计的海草房摊位点缀在路边,既保留渔家风情,又杜绝了乱摆乱放;7座新建公厕分布核心区域,让游客如厕更方便。
“您好,这些货品请往里搬一下,影响道路通行了。”在一处景点,记者看到执法队员正在对摊点进行巡查和劝导。
漫步在新修的林间步道上,木质栈道蜿蜒至观景台。远处渔船归港,近处孩童追逐嬉戏。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举起手机拍下了这样的美景,不断感慨:“这样的滨海小城太美了……”
文旅“加码”带来美好体验
交通顺畅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养马岛的“软实力”也在升级。
在烟威旅游集散中心,非遗展销活动人头攒动。牟平剪纸、胶东花饽饽、海草编等传统技艺吸引游客驻足。“不仅能欣赏,还能亲手体验,这种感觉太棒了。”拿着亲手剪好的剪纸作品,几位游客围坐在一起拍照留念。
后海新增的网红打卡地深深打动了年轻人的心。獐岛火焰钢琴、海螺洞网红天梯、梦幻气球秋千、海蚀洞鸟巢、穿越之门、洞穴秋千、莲花夕照贝壳之门……都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新引进的旅拍团队总能找到最美的角度。在海岛来信的主题邮局里,给亲人朋友寄出一封带着海风味道的问候。
又一处刚完成改造的民宿对外开放,民宿老板说:“以前游客说没特色,现在我们把老房子盘活,每一间都有浓浓的海岛特色,深受欢迎。”据统计,今年岛上新增近10家高端民宿,风格涵盖现代极简、渔家院落甚至童话城堡,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养马岛的改革,本质是一场有限资源下的精准调控。它没有粗暴地一刀切,而是用接驳车串联起散落的珍珠,用基础设施的“微更新”唤醒沉睡的风景。
“带着父母坐接驳车特别省心,每个站点都有工作人员指引”“中午吃的鲅鱼水饺特别鲜,环境也整洁”“民宿老板告诉我们哪里可以赶海,孩子捡到海星兴奋极了”……接驳车上,游客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旅行感想。
当最后一班接驳车驶离大桥时,养马岛依然热闹,很多人选择留在岛上。那些被妥善安放的风景、被尊重的旅行节奏,跟这夏天的风景一起,成为游客心中最鲜活的记忆。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牟轩伟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
-
川渝旅居客 何以钟情黔北乡村
凉爽的黔北遵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川渝客人。遵义市生态良好,夏季清凉,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米达5000至30000个。重庆、四川等地是遵义避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今年6至7月,川渝来遵义的避暑游客近200万人次。山环湖绕,凉风习习。清晨6点,遵义市赤水市葫市镇天鹅堡社区湖畔广场,旅居此地的成都、重庆游客
-
《瞭望》刊文:旅居云南正勃兴
今年1月至7月,云南旅居人数已达330.74万人,同比增长46.3%。这些旅居者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把云南当成日常栖居的第二故乡,为云南旅居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旅居以更长的停留时间为纽带,将吃、住、玩、游、购、娱等体验深度融合,诠释了从短暂游览到深度沉浸的业态转变,也昭示出文旅产业从单一观光向多元
-
遏制“打野”乱象 筑牢生态防线
云南野生松茸。新华社发清晨,云南香格里拉市吉迪村村民在采松茸。新华社发游人在天津滨海新区东疆亲海公园赶海。新华社发人们在江西鄱阳湖畔鲤鱼洲观察拍摄白鹤。新华社发近年来,人们对野生菌及野外探索的喜爱,也催生出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方式——在旅游向导的带领下,游客进入山林,体验寻觅野生菌的神奇之旅。然而,近
-
8月28日,杭州新房2盘预售,1盘报名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深圳用科技手段建设“宁静城市” 超500台定向音响帮居民降噪
今年7月底,深圳晚报一篇题为《深圳黑科技让声音有了方向感》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近日,记者获悉,深圳正用这种科技手段帮城市“降噪”,目前,已在全市公共空间部署超过500台定向音响设备。近日,景蜜公园里,几支广场舞队伍正随着音乐节奏律动着,而几步之外,却几乎听不到音乐声。▲市民用定向音响播放广场舞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