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蝶变 ——湖南牢记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22:03:00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旋
湖南是长江中游重要省份,处于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更是维系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为重要。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考察时,勉励湖南要“守护好一江碧水”。
牢记殷殷嘱托,近年来,湖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守护好一江碧水”取得成效。
人水和谐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阳春四月,长江两岸,绿意盎然。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的长江干流河滩边,时而有江豚跃出水面。
“最远的到湘阴临资口,有的到沅江水域……”岳阳市洞庭湖江豚保护中心副主任孙琦介绍,根据观测,江豚现在在洞庭湖水域分布较广,不仅存在于主湖区。
曾几何时,这片水草丰茂的湿地还是一个砂石码头,每年砂石产出达40多万吨。砂砾成堆,土地硬化,噪音隆隆,江豚、麋鹿等生物避之不及。
2018年以来,湖南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省委书记、省长多次研究部署、督促指导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
长江湖南段沿岸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退出,湖南在长江沿江省市中率先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全免费接收。
“十年禁渔”,年年落实。湖南修复湿地面积2.37万公顷,加大4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江豚等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力度。
历经7年保护修复,“水清岸绿、鱼跃鸟飞”的生态画卷,在湖南163公里长江岸线徐徐展开。
2024年,湖南“一江一湖四水”共监测到土著鱼类167种,6个水体重现土著鱼类。
2024至2025年,洞庭湖越冬候鸟数量达45.62万只,江豚、麋鹿数量增至162头和323头,成为长江流域江豚数量增长最快水域。
如今,天气晴好的时候,岳阳市君山区林阁老巡护监测点的巡护员邓铁牛时常被候鸟的欢歌唤醒。护绿、巡查、监测、清理……除去这些日常工作,邓铁牛最喜欢迎着微风,看碧波荡漾,看飞鸟轻盈掠过水面,看江豚嬉戏水中。
治水、兴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湘资沅澧四水到洞庭湖,再到长江,江河湖泊成为湖南名副其实的风景线。
污染攻坚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连续8年,湖南持之以恒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
去年,湖南深入实施16条重点河湖“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创新性地将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纳入第10号省总河长令一体推进。
在常德市汉寿县西洞庭湖,蒋家嘴断面水质连续四年达Ⅲ类标准。然而,受季节性强降雨等因素影响,部分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涌入湖体,导致断面水质存在波动风险。
聚焦入湖排污口治理这一关键环节,汉寿县在全县河湖库设置82个县级水质监测断面,按月开展人工采样分析,同步在沅水汉寿段、洞庭湖区电排口及金石垸采区等关键点位,建成15座小微水质自动监测站。
这些“水质哨兵”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水温、pH值、总磷等核心指标,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一旦发现水质异常,系统立即触发分级预警,为应急处置争取黄金时间。
过去一年,湖南累计完成94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湖南分类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强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
省内,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花垣“锰三角”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和湘江流域铊、资江流域锑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对外,开展跨省重点流域环境专项整治……湖南坚持高水平施治、高水平防控,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2024年,湖南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98.6%,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省份首位。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断面连续5年全部达到Ⅱ类水质。张家界、永州、怀化城市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国前30位。
绿色发展 “三水共治”谋求长效
湖南长沙,一条浏阳河穿城而过,孕育了城市文明,更见证了历史变迁。
从20世纪80年代起,工业污染与过度开发让浏阳河失去了清丽的容颜,沿岸的造纸、化工企业排放废水,下游受纳长沙城区段一度受到污染。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出台《浏阳河管理条例》,用一部法治一条河;大手笔投入152.5亿元开展治理保护,让浏阳河水域“活起来”。
“治水”不仅清澈了河流,孕育了美景,还推动了文旅、农业等产业发展。惊险刺激的峡谷漂流、花样十足的水上项目、清凉悠然的溯溪体验……每到夏日,浏阳大围山成了长株潭、湘赣边游客的热门避暑目的地。
湖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治水成效与生态红利不断显现。目前,全省累计建成省级美丽河湖49条(处),郴州东江湖、长沙圭塘河、长沙浏阳河获评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积极推动绿色转型,湖南加快建设“4×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全省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13家、绿色园区18家。
在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长沙市积极改革试点,通过放开顶津食品、中粮可口可乐等23家食品企业可生化性较好废水排放限值,作为下游污水处理厂碳源资源化利用,实现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为实体企业纾困解难、减污降碳提升产业质效“三赢”。
“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文章
-
未来3年将培养10万鸿蒙人才,2025年“浙里源生态”系列活动之鸿蒙生态建设专场活动在杭州举办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云山7月25日,2025年“浙里源生态”系列活动之浙江鸿蒙生态伙伴活动在杭举行。活动正式启动“浙江鸿蒙人才联合培养行动”——目标在未来3年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10万鸿蒙产业及技术人才。同时,以“浙里办”App为代表,浙江政企正深度适配鸿蒙系统并接入其创新特性,在核心政务和民生领
-
美芝制冷申请热管理集成模块等相关专利,止回结构无需设置活动部件可降低成本及提高可靠性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专利,公开号CN120363665A,申请日期为2024年01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第一流道和止回结构,第
-
“愿赌服输”!山东又给河南打钱了
大河网讯 山东又给河南“打钱”了。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消息,近日,按照协议约定,山东省作为受益方,兑现河南2024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6207万元。在这场“鲁豫有约”的“对赌”中,流入山东的黄河水水质稳定向好,山东“愿赌服输”,欣然给钱。一河相牵的山东河南,在这场“赌”约中你好我好
-
80.2%,提升7.3个百分点
北疆新闻消息 7月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内蒙古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0.2%,较2021年提升7.3个百分点,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国考断面水质连续五年保持在Ⅱ类水平,黄河支流国考断面稳定消劣。乌兰木伦河(鄂尔多斯
-
南河小三峡解锁山水新玩法 水上飞人让游客尖叫连连
谷城南河小三峡景区特色水上运动惊险刺激。(湖北日报通讯员 肖珩 摄)美丽河湖名片 南河南河,流经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谷城等地,在谷城县城关镇汇入汉江,襄阳境内全长141.5公里。经过持续治理、系统整治,南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稳定良好,沿岸依托生态优势,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大力打造全域生态旅游。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