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00多万针,绣娘为何这么“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3:26:00
邹英姿,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继承传统绣法的基础上,她吸取绘画、摄影、雕塑等领域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自己的技艺风格,其独创的“邹氏滴滴针法”获得全国首个针法发明专利。

邹英姿正在刺绣。余乐 摄
将暗褐色丝线穿过绣花针,左手抵住绢纱,右手捻起针,循着目标点位向下刺去,随即从绷架下方拉直丝线,绢上留下一道线痕,再寻点位,从下往上刺……历经数小时,肉眼看去,绢上并无明显变化,但人物面容上两平方厘米左右的肤色却更加丰满立体。

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邹英姿“敦煌系列”的最新作品,“这幅作品我已经创作了3年多,如果要全部完成,还需再花上两年多。”邹英姿说。
今年53岁的邹英姿出生在江苏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6岁起,她就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后又拜师于苏绣大师王祖识。20岁出头,邹英姿已熟练掌握传统苏绣的各种技法。

从小对苏绣耳濡目染,邹英姿对传统题材有些审美疲劳。“那时,坐在绣架前,我就非常不想绣金鱼、山水这类作品。”1997年起,邹英姿来到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书法、雕塑、摄影、绘画等课程。
多种艺术形式,为邹英姿打开更大的世界。在表现色彩上,邹英姿将绘画中光影透视的效果加入作品;在人物刻画上,她借用雕塑中对人物的分割定位经验;在构图上,她运用摄影中光影的知识,重新调和刺绣中的明暗对比……

“想要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必须革新技法。”邹英姿说,“传统平针绣和乱针绣大多是平面作业,光打在上面时华丽、透亮,但每一处都这样呈现,少了跌宕起伏、明暗对比。”
如何能把刺绣变得立体?“一个灵感突然闪过我的脑海。小时候,妈妈纳千层底的技法就是通过不断缝合,让鞋底变厚。”邹英姿尝试将纳鞋底的针法融入刺绣中,把传统的针脚距离进一步缩短,每个针脚间距控制在0.2毫米至0.3毫米之间,从线性针脚变为点状针脚,在点状或短线状针脚之间采用“相隔、相叠、相接、相交”4种形式,作品从二维平面转变成三维空间,既避免了长针脚丝线对光的折射,短针脚自身也呈现出独特的颗粒感,使作品光影更加丰富立体。由此,邹英秀创造了“邹氏滴滴针法”,并获得全国首个针法发明专利。

“每一处色彩都由点状构成,正如大海由滴滴水珠汇集而成。”滴滴绣将针脚变短,以点绘面,与像素构图的原理如出一辙。“我的作品就是靠一个个像素点汇聚而成,每一个像素点的质量都影响着作品的品质。”邹英姿说,滴滴绣对工匠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点绣成什么厚度、用何种颜色的线、怎样去处理渐变色彩,都要靠工匠自身把握。”为了让作品不变形,邹英姿每天至少要校正两次绷架,人物五官在刺绣时以何种顺序作业都有所考究,如此精细,才会导致一幅作品的完成时间长达好几年。

古城墙、瓦片、砖雕、青铜器、壁画……邹英姿尝试让更多主题进入苏绣。前些年,她还刺绣300余万针,按照原作的尺寸复绣了迄今为止最大尺幅的中国古代刺绣《灵鹫山说法图》(凉州瑞像图),并在复绣的过程中,挖掘整理出了失传的唐代流行刺绣技法“劈针绣”。这幅作品后被敦煌研究院收藏。
临近晌午,邹英姿将绷架搬到院中阴凉处,清风拂过绷架带来片刻凉爽,她继续专注于一针一线间。“工匠就应该追求精进技艺,只有坐在绷架前才能使我心安。”她说。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4.17 第6版
人民日报记者 白光迪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
-
这个研究木皮的杭州姑娘,将“家乡气息”带上国际舞台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包成勇今年9月份,来自杭州的设计师、艺术家赵珂巍,将携作品亮相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和纽约collectible家具展。“我在杭州生活了23年,从出生到成年,都生活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城市。杭州将城市与大自然合二为一,这也影响了我,我的作品表达的,也是这样像大自然一样的语言
-
国家医保局:55种药品拟纳入第十一批集采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要闻上半年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1.1亿元7月15日,应急管理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洪涝和地质灾害为主,风雹、干旱、台风、低温冷冻和雪灾、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2
-
中国又添一世界遗产!一起走进神秘的西夏陵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
人民日报:不少声音呼吁“同志”称呼重归主流
编辑丨余晖7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称呼与风气(金台随感)》的文章。全文如下:称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曾几何时,招呼人无须刻意措辞,一声“同志”便可,听者坦然、舒泰。后来,经济发展、文化多元,称呼也花样百出,“先生”“小姐”“老板”满天飞,开初尚觉新鲜,久之不免腻味,尤其是“小姐”这一称呼
-
征稿丨沂水英烈文化主题征文活动开始了!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沂蒙精神,缅怀英烈功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良好风尚。县委宣传部、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团县委、县教育和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退役军人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