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梦的人:打工人的诗》在浙江文学馆首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22:32: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周颖
5月10日下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浙江作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补梦的人:打工人的诗》新书首发式在浙江文学馆报告厅举行。
活动以“礼赞:劳动者的诗与影”为主题,通过影像展映、创作对谈等形式,呈现了这部聚焦当代打工人群体的诗集创作历程与社会价值。
出席首发式的嘉宾有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长程士庆,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诗集编委孙昌建,浙江摄影出版社总编辑邱建国,浙江摄影出版社艺术编辑中心副主任、《补梦的人:打工人的诗》责任编辑唐念慈,以及8位打工诗人代表寂之水、赵杰、楼宇航、熊文杰、麦秸、李明亮、弦河、徐飞等。活动由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委会成员、创研宣教部主任卢山主持。

与会嘉宾、作者、编辑合影
活动以一部《打工人的诗》微纪录片震撼开场,镜头如笔尖游走于建筑工地的钢筋丛林、纺织工厂的经纬纱线、城市街头的川流车灯之间。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以纸笔为刃,在机械轰鸣与生活褶皱里镌刻生命的诗行。

浙江摄影出版社总编辑邱建国松致辞
浙江摄影出版社总编辑邱建国在致辞中表示,《补梦的人:打工人的诗》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和出版理念,集结83位打工诗人的156首作品,用亲历者视角将流水线、脚手架的生活淬炼为诗行,为时代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注脚。本书作为“光·影·诗”书系的第一本,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诗歌结合,这种“光影叙事”不仅让诗歌更具视觉张力,也让沉默的群体得以被看见、被倾听。浙江摄影出版社希望通过这种融媒体出版传播形式,突破纸质的边界,让诗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是出版使命的一次创新探索。

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长程士庆致辞
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长程士庆在致辞中指出,《补梦的人》以诗歌真实映照打工群体生存状态,回顾广东“打工文学”传统,如郑小琼从流水线走向文坛的历程,肯定本书填补出版空白的历史意义。他寄语劳动者“让生活与诗歌彼此照亮”,致敬浙江摄影出版社的胆识与情怀。

第一组对谈嘉宾:孙昌建、寂之水、赵杰、楼宇航(从左至右)
第一组对谈由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孙昌建主持,诗人代表寂之水(浙江长兴县社区社工)、赵杰(水果店店主)、楼宇航(建筑从业者)探讨诗歌创作与职业身份之间的关系。寂之水曾在工厂从事流水线操作和统计员等工作,现为社区社工。她认为写诗最初是为了对抗麻木,寻找生活的希望。她将写诗视为一种救赎,为心灵找到诗意的表达。赵杰在诸暨经营着一家水果店,他的诗描述了他在深夜收摊后的孤独时刻。他将生活比作一根“被放倒的甘蔗”——白日匆忙谋生,夜晚才有时间整理思绪,在笔记本上记录内心情感与未成形的诗行。楼宇航从事建筑工作二十余年,坚持工余写作,白天劳作,夜晚执笔,以“忙中偷闲”“苦中作乐”自勉,借助文字突围生活桎梏。

第二组对谈由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委会成员、创研宣教部主任卢山主持,诗人代表麦秸(自由撰稿人、农产品小店店主)、李明亮(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文化创意从业者)、熊文杰(浙江文学馆保安班班长)分享了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麦秸是陕西富平人,早年辗转漂泊,2006年因爱情奔赴绍兴定居,自此开启文学人生。李明亮来自安徽宣城,曾在深圳、广州等地打工。作为民间诗刊《打工诗歌》的编委,他认为打工生活虽然艰苦,却让他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独特的观察角度。这些经历不是负担,而是创作的财富,能写出别人看不到的真实。熊文杰讲述了自己的工作体验以及写作诗歌的起因和感受,他提到受到了王计兵诗作的启发,并表达了对诗歌带来的自由表达的喜爱。

打工诗人徐飞分享创作故事并朗诵诗歌作品

打工诗人弦河分享创作故事并朗诵诗歌作品
在首发式上,与会诗人和出版工作者、读者坦诚交流,气氛真挚感人。浙江摄影出版社总编辑邱建国在活动结束时呼吁,真实反映时代温度的打工诗歌应被广泛传播,“让打工人的心声被听见”,并祝愿打工诗人出入平安、工作顺利,“愿诗歌给打工人、诗人带来好运!”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院(馆)长程士庆亦表示,“浙江文学馆永远为打工诗人留下一席之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补梦的人:打工人的诗》在浙江文学馆首发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周颖5月10日下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浙江作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补梦的人:打工人的诗》新书首发式在浙江文学馆报告厅举行。活动以“礼赞:劳动者的诗与影”为主题,通过影像展映、创作对谈等形式,呈现了这部聚焦当代打工人群体的诗集创作历程与社会价值。出席首
-
警惕!6 个常见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记忆力!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钥匙放哪儿,一转身就给忘了;想要说什么,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打开手机,却一时记不清要干什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很多人以为这是年龄在作祟,却不知道,日常生活里的一些行为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记忆力。今天,我们整理了 6 个常见的“记忆杀手”,看清它们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记性慢慢变差的。图
-
从大城市返乡的年轻人,当上“回笼漂”
渴望休息的年轻人尝试从大城市返乡,但这种“喘息的空间”,故乡究竟是否能给?走出北京站,博文嗅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它与气候无关,更像在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站前广场上熙熙攘攘,空气里弥漫着焦躁的情绪,人们似乎只顾疾走,不愿短暂休憩。置身于这样的氛围,博文打了个寒战。两年前从这里离开时,周遭的环境别无二致
-
道县:加速推进市民公园广场建设 助力城市品质升级
红网时刻新闻5月6日讯(通讯员 程欢 何嘉怡)为提升城市生态品质、优化市民生活空间,近日,道县园林局在湘源中路与潇水北路交叉口空地启动市民公园广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各类机械高效运转,施工人员紧密协作,全力推进工程进度。重型吊车正精准地将一棵棵景观树吊运至预定位置,园林工人随即进行专业栽
-
中医破解"五谷为养"真谛:全家老小这样吃养肠胃、助消化,胜过昂贵补品
在中医的养生理念中,“五谷为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体现了中医对食物与健康关系的深刻理解,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谷为养”的世界,探索其中蕴含的养生智慧。一、什么是“五谷为养”“五谷为养”出自《黄帝内经》。在古代,“五谷”一般指的是稻、黍、稷、麦、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