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影响手机寿命!这些充电方法是错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3 08:24:00
手机电量还剩多少
对不少人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大家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
也让市面上催生出许多噱头产品
无线充电、二倍速充电
能连着用一周的高能充电宝……
但到底什么才是
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呢?
手机一定要满充满放吗?
关于充电,总流传着一些说法:手机电量耗尽再充电,每次要充满,这样才有利于电池保养,随时充会影响电池寿命。
实际上,这些理论都比较过时了。
早些年广泛使用的充电电池,比如镍镉电池,它的原材料主要是氢氧化镍以及金属镉,缺点很明显:有记忆效应。简单而言,当多次没有耗尽电量、没有将电充满时,电池容量就会“记住”充电与断电时的电量,分别将其视为电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但现在智能机采用的多是锂离子电池,比起镍镉电池,同样的体积或重量下,储存的电量更多;记忆效应微弱,就算不充满电就拔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与充电周期相关,每当电量用了100%,就实现了一个循环,循环得越多,电池寿命下降就越明显。
有资料显示,当对锂离子电池深度充放电时,正负极的材料结构会被破坏。导致容纳锂离子活动的空间变少,电池容量相应变低。
所以,“多次少充”才是更适合现在手机的充电习惯。
先插手机还是先插充电器?
应该先把插头接入电源,再用数据线连接到手机。
中国居民用电的电压是220V,但手机充电器的电压却往往在5V以内,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器会将高压电流通过变压器转变为低压直流,再输送给手机。
此时,若是将充电器接入手机再插到电源,可以视作直接把手机接在电源上,则可能输出浪涌电压。
浪涌,又名突波,是指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有时插拔开关看到的闪亮火花,大多就是浪涌。
充完了,要先拔手机还是先拔插头呢?
答案是:先拔掉手机。因为在拔下充电器的那一刻,也会产生反向瞬时电流,加速电池的老化。
充电宝也受“充电周期”影响
很多人都会随身携带充电宝,一个小小的移动电源,就能维系手机的正常运转,简直是救星。
但关于充电宝,也有许多噱头与误区。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自称20000毫安的充电宝。但大部分手机,哪怕是旗舰版,电池容量也都在5000毫安以下。
但商家标出的容量,多是电芯本身的容量,由于电量在转换过程中会出现损耗情况,充电宝能提供给手机的有效电量肯定是低于这个数据的。
充电宝真正能用多少次,要仔细翻看说明书中的小字:额定容量。这是实验室测试出的最小可放电容量。
要注意的是,由于充电宝采用的同样是锂离子电池,寿命同样受到充电周期的影响,同样建议“多次少充”,而不要“满充满放”。
如何正确充电?
1.不能混用充电线、充电器?
有传闻称,不配套的充电器会导致电池短路,影响使用寿命。
实际上,充电器内部一般都会带有智能芯片,识别手机所需的电流电压从而进行调整,比如说,购买的是快充头,但是手机不支持快充,快充头会自动调整为适合手机的输入电量。
2.不要边玩边充?
有人会认为,让电池放电的同时又充电,会影响寿命。其实,真正影响电池寿命的,是边玩边充导致的温度骤升。
调查显示,就算不用手机,温度升高依然会加速电池容量减少。
除此之外,不要给手机买太厚的保护壳。和电脑等设备一样,手机同样是需要散热的,如果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用的还是隔热材料,只会让手机外表看上去没什么划痕,内里早就有了损伤。
(来源:湖北发布、央视新闻、科普中国)
相关文章
-
锐评|尖子生被“扫地出门”?高考成绩失常,“冷战”不是应对之策
“必须考上985,不然就不送我读大学。”近日,湖南长郡中学一名高考生小凯被父母“扫地出门”,引发关注。据报道,小凯曾为尖子生,因迷恋玩手机成绩下滑,今年高考物理类考了575分。失望的父母换了家门密码,并切断小凯生活来源。图据视频截图。又是换密码,又是断开支,父母大有与孩子一刀两断的架势。今年湖南省物
-
广州交警通报:男子驾车低头看手机 车辆失控撞人致3死3伤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琦报道:7月1日,网传广州梅花村公交站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日中午,广州交警针对该起事故发布了情况通报。记者获悉,一男子驾车低头看手机,车辆失控撞人致3死3伤。通报指出,7月1日11时许,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一路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3人受伤。接报后,警方迅速派员到场处置
-
“国补代买”,男子为省1000元被骗近9000元
原价5999元的手机,“代买”号称叠加国补和电商优惠券4999元就能拿下。张先生为了这1000元的优惠,陆续支付了近9000元,结果最终全都打了水漂。记者从北京市反诈中心获悉,今年以来,国补优惠政策有力推动了消费品以旧换新。诈骗分子也瞅准了这个“商机”,打着国补的幌子专骗消费者。前些天,家住大兴区的
-
科股早知道:产能释放叠加规模化效应,这类材料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必读要闻一:全球首例!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成功实现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据媒体报道,近日,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在我国完成,成功帮助一名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修复。该研究由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联合福建三博脑科医院教授林志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教授吴成翰,在三博脑科医院福建
-
男子上厕所时玩2小时手机,肠子掉出13厘米!医生提醒→
现在很多人上厕所时都要拿着手机但长期蹲坑看手机的危害真挺多近日有男子蹲坑玩2小时手机肠子突然掉出来13厘米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33岁男子上厕所玩手机时肠子突然掉出13cm6月18日,郑州一家医院接诊了一名33岁的男子,他上厕所时突然感觉到剧烈疼痛、便血,不仅如此,他的肠子竟然掉出来了13CM。医生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