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患儿童肿瘤之王花百万治 父母送外卖、摆摊、直播筹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0:06:00

儿童肿瘤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会为家庭带来巨创。在广州,广妇儿肿瘤外科正在尝试攻克少见而凶险的“儿童肿瘤之王”——神经母细胞瘤。
近日,南都记者走进广妇儿,了解医患协手共抗肿瘤的故事。我们看到,对抗儿童肿瘤,不仅需要先进的药物、医生的创新临床思维,还需要家庭的乐观心态、不懈坚持,以及社会的关注与经济支持。

小帆的父母(左一、左二)与广妇儿儿童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天佑(右一)合影。(采访对象已同意出镜)
3岁孩子莫名发烧、腹痛
确诊“儿童肿瘤之王”
现在5岁的小帆,在3岁时突然开始莫名发烧、肚子疼,在贵州老家跑了多趟医院后终于发现,竟然是一种肿瘤在作祟: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的神经母细胞瘤。
在当地化疗几个周期后,小帆被家人带来广州妇儿中心继续治疗。广妇儿在十多年里接诊过1300多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儿童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天佑团队发现,小帆的肿瘤原发在腹部的腹膜后,表面看不明显,但实际尺寸已达到14厘米,而且已发生淋巴结广泛转移、肝转移,小帆被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
神经母细胞瘤相当罕见,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有7至8人,我国每年明确新增的患者数量为2500至3000例。这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恶性实体肿瘤,其患儿数量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中位发病年龄在17个月左右,起病隐匿,大约有一半的孩子在确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高危组),在我国远期生存率不到50%。
小帆在广州进行了将近两年的综合治疗,经历了化疗、手术、放疗、免疫治疗,还曾因重症感染进过重症监护室。
小帆的肿瘤虽然已发生转移,但暂未发现最为棘手的骨髓转移、骨转移,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目前只剩最后三个周期的化疗要做。
“小帆做完手术结束化疗之后,通过各种检测手段都找不到肿瘤细胞了,现在是不带癌生存的状态,现在在进行维持治疗,以后90%的概率会OK的“,杨天佑说。
为筹钱治病
患儿父母送外卖、摆摊、开直播
因为治疗效果较好,小帆的爸爸妈妈表情相对轻松,与医生谈论孩子最近吃饭不好、化疗该选什么样的时机,说话时时带笑。
小帆生病前,他的父母在广东中山的灯具厂打工,小帆在贵州老家跟老人一起生活,发现生病后,小帆碾转在贵阳、中山、广州治病,如今一家人已在广州租住了将近两年。
治病之余,小帆爸爸尝试各种方法来赚钱,包括送外卖、摆摊卖小蛋糕等等,妈妈一边照顾小帆,一边开抖音直播来筹钱。
关于治疗花费,小帆爸爸介绍,近两年的治疗下来,他们的花费总计在100万以上,除了家族支持、借贷、打工赚钱,今年起,在广州医保、惠民保以及网络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小帆得以接受昂贵而效果较好的GD2单抗免疫治疗。
“这个病真的少见,当时有医生说最多活两年左右,现在两年了,孩子还很正常,我们真的很幸运,找到杨主任的团队”,小帆爸爸说。
免疫治疗提前进行效果或更好
医生正在筹备相关临床研究
杨天佑医生介绍,小帆的治疗效果较好,得益于他的肿瘤尚未发现骨髓转移、骨转移,也得益于小帆的家人没有放弃,而且用上了最新的治疗手段GD2单抗免疫治疗。
在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中,GD2单抗免疫治疗的主要适应征是骨转移和骨髓转移,针对的是部分肿瘤晚期的高危患者。而在美国一些医疗机构的临床研究中,在化疗第一周期即加上免疫治疗后,疗效出现明显提升,美国的儿童肿瘤协作组织据此于去年开始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观察将免疫治疗前置至化疗第二周期的治疗效果。
杨天佑透露,目前,广妇儿肿瘤外科也在开展类似临床研究,计划在美国同类研究的基础上将免疫治疗更加提前一步,在诱导阶段即加入GD2单抗免疫治疗,以期改善患儿预后,“我们目前已进行了单中心的、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加入研究的10多个孩子疗效确实很好,在较早阶段就可以把肿瘤清干净,目前,我们正在筹备一个多中心的、纳入更多患儿的较大规模临床研究”。
知多D:怎样尽早发现“儿童肿瘤之王”?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实体肿瘤,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怎样早期发现?杨天佑医生介绍,这种肿瘤有相当一部分原发于腹部,因此,每年做腹部彩超可以筛查出一部分。
另外,家长在家中也可留心观察孩子身体是否有异常的包块出现,比如,在为幼儿洗澡、涂身体乳、换衣服时,都可以多留心、摸一摸,尤其是肚子的部分,“一般人肚子是很软的,如果哪里摸上去是硬的,就要警惕了”。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周密 陈文
相关文章
-
漯河市召陵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主题宣传活动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应浩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度和参与度,4月25日,漯河市召陵区卫生健康委在召陵区烟厂花园组织开展了“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广大群众科普:疫苗接种不仅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免疫力,还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还与儿童家长进行“一对一
-
为什么多数疫苗打在胳膊上,而不是屁股上?
为了预防疾病,每个人一出生就会进行规划免疫,接种各种各样的疫苗。细心的人会发现,胳膊常打疫苗的地方不知道何时留下了一个疤痕。我们打过的疫苗那么多,究竟是哪一种接种后留下了这种特殊“印记”?4月24日至30日是“世界免疫周”,《生命时报》综合专家观点,告诉你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为什么多数疫苗打在胳膊上?
-
无创深部脑刺激如何纾解青少年“心灵感冒”?抑郁入组研究披露初步结果
脑机接口是当前科学界颇受关注的焦点新科技,除了传统的瘫痪康复以及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老年退行性疾病领域,在精神心理健康领域,它也被寄予厚望。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举行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瑞金论坛上,非侵入性脑刺激披露的最新临床实验进展,显示其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的潜力。瑞金医院
-
破“堵”行动见实效 污水“退潮”解民忧
近日,晏家坪街道南院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辖区主干道出现井盖污水外溢现象,大量污水涌出,散发出刺鼻气味,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更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修复前修复后网格员发现这一问题之后,第一时间在现场设置警示标识,提醒行人车辆绕行,同时对接环卫工作人员反映此现象,多方协同及时对渗出污水进行处理。
-
远程控制、窃密、挖矿!我国境内捕获“银狐”木马病毒变种
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网站4月25日消息, 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国家计算机病毒协同分析平台(virus.cverc.org.cn)在我国境内连续捕获一系列针对我国网络用户,特别是财务和税务工作人员用户的木马病毒。这些病毒的文件名称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