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走进云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7:29:00
4月15日至16日,“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走进云南昆明。此次活动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昆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邀请8名农业、新能源、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学家走到学生身边,将智慧与热忱带到基层,为青少年搭建与大师对话的桥梁,在学生心中点亮学科学、爱科学的火花。
一片茶叶里的新质生产力
15日,活动走进昆明市第三中学、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博士生导师王岳飞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分别以“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发展”和“魅力中国茶”为题,向昆三中的同学和老师们讲述了怎样破解茶叶健康密码,让茶香里飘出科学的芬芳,帮助传统茶行业释放出强大新质生产动能;如何深耕茶树基因组,让中国茶的“DNA”被世界看见。
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与专家学者探讨如何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如何用科技的力量为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等话题。同学们还通过动手实践,了解了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也学习了饮茶的礼仪。
初二年级学生潘华雨说,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了更多关于茶产业和茶文化的知识,将来也想通过努力学习,掌握科技创新技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田野里的“黑科技”
下午,“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活动来到盘龙区金康园小学教育集团金瑞校区,用不一样的方式带领学生奔赴一场科学盛宴。
“把手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代布袋和尚的一首《插秧诗》,道尽了稻米种植过程的艰辛。但在“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活动现场,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凤益却给学校师生带来一种神奇的“超级稻米”,它可以像韭菜一样一茬茬长高,实现“一次栽种,多次收割”。
“这种神奇的稻米是利用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亚洲栽培水稻进行杂交,培育成的多年生稻,能有效节省种植成本和劳动力投入……”在《道法自然:水稻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专题讲座上,胡凤益讲述了多年生稻培育过程,令师生大开眼界。
金康园小学教育集团金瑞校区六(7)班学生杨骐瑞说:“原来田野中不只有劳动的人和工具,还有着一项项令人惊奇的科技。今后我要努力学习,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
除“超级稻米”外,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尚轶分享了土豆里的“秘密”。
尚轶介绍,土豆具有好吃、好看、好种等特点,但相对的,栽种土豆都是靠发芽的薯块进行无性繁殖,500克种薯只能种2平方米地,但如果种植土豆可用“种子”,2克的种子就可以栽种一亩地。未来,在土豆种植中,可不再只依靠块茎种植,而是可以像小麦、水稻一样,用种子播种种植。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活动给予了学生不一样的知识和视野。金康园小学党总支书记李雪菲说,课堂不止于校园里,本次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平时接触不到科学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天,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授权昆明地区中小学公益使用《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全套课程,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科学知识、感悟到的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刻苦学习,努力成才,将来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16日,“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活动还走进禄劝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材料学家杨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张克勤,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获得者周莹,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获得者齐晓光等4位院士专家围绕“追寻光的能量”和“呵护地球的生机和活力”两个主题,为中小学师生带来更多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深度融合的生动课程。(记者 余苏晏 蔡晓磊)
相关文章
-
第41个教师节·时代新声丨幼儿园萌娃花样祝福“我的好老师”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江波)金秋送爽,桃李芬芳。武汉市江岸区滨江九悦幼儿园内暖意融融,孩子们通过亲亲、抱抱、夸夸我的好老师,向每日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达爱与敬意。稚嫩的告白、温暖的拥抱、一朵朵亲手制作的小红花,成为节日里最珍贵的礼物,瞬间融化了每一位老师的心。全体教职工在园长的带领
-
太原:感恩“引路人” 市民深情讲述“我的老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一次耐心讲解、一个鼓励眼神、一个温暖动作,都可能带给学生很大的影响,或在学业上少走弯路,或懂得做人的道理。当时的情景,多年后仍记忆犹新。连日来,玉园南社区、和泽苑社区相继举办了教师节主题活动,多位居民讲述“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以此感谢人生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抚平心灵创伤
-
多元课堂启新程 扬帆奋进新学期—青海各地中小学校开学首日见闻
开学第一课。通讯员 程凯波 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长江路小学学生学习站军姿。本报记者 苏烽 摄老师也积极参与新学期第一课。本报记者 陆广涛 摄同仁市第三完全小学二年级二班学生收看央视《开学第一课》。本报记者 栾雨嘉 摄奔跑在熟悉的校园。本报记者 陆广涛 摄写下自己的新学期新期望。本报记者 陆
-
长治交警:研学课堂“警”相伴,文明出行记心间
8月13日长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联合辖区太西街道积极推进文明出行专项行动组织辖区学生及家长走进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研学同步开展“文明出行”主题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让文明交通理念深入孩子们心中活动中,民警结合辖区道路交通实际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与街道工作人员携手,通过发放宣传物品、知识讲解、互动
-
甘肃多部门协同打好助就业“组合拳”
本报讯(记者 尹晓军)举办省级招聘会41场、邀请企业9883家、提供岗位10万个,开展就业育人活动2000多场次、参加学生40万人次,共建4000多个就业实习基地,与12849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师范类、理工类、医药卫生类等10个就业联盟,形成“分类精准推介人才、人岗匹配招聘人才”新模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