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看A股融资生态新变化 市场为优质公司开“好价” 超募现象趋向缓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6:53:00
证券时报记者 张娟娟 郭洁
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新股审核发行效率大幅提升,股市包容性增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科技公司融资更加便利,全面注册制后已有366家公司新上市。
从近年IPO变化来看,新上市公司估值更加趋向市场化、超募现象得到缓解、项目类募投金额占比逐年上升、民营企业IPO数量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在信披方面,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对上市公司信披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全面注册制让公司有更全面和完整信息披露。
选择权交给市场
注册制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注册制以来,新股定价以市场化询价方式为主,以直接定价为补充,取消了23倍固定市盈率的限制。新股定价更加灵活,也更贴近企业实际价值,市场也愿意为优质公司开“好价”。
从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注册制公司上市以来,截至2025年4月9日,A股以注册制发行的公司总数达到1416家(含2家退市公司),其中全面注册制后有366家公司上市。
全面注册制后,新股估值有所提高。从发行市盈率(摊薄)与所属行业同期市盈率对比看,全部注册制公司发行溢价率超过30%的占比接近34%,全面注册制后超过30%的占比提高至近四成;溢价率在10%以内的注册制公司数量占比4.37%,全面注册制后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
溢价率作为静态观察估值指标,并不能反映公司价值。从市场表现来看,溢价率高的公司,上市后反而表现更好;低溢价率公司,股价表现也不一定好。
具体看,溢价率超过50%的公司,上市后20日平均涨跌幅最佳;溢价率在折价10%以内以及10%~30%的公司,反而平均涨跌幅垫底。可见,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发行估值的高低与股价表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市场在回归价值投资的同时寻找理性与平衡。
比如,2022年上市的纳芯微,尽管公司发行市盈率(摊薄)超过550倍,较行业溢价10倍以上,但公司是国内稀缺的车规模拟芯片厂商,上市后仍受到追捧,最高股价相比上市首日收盘价接近翻倍,2022年股价涨幅位居半导体行业前列。
首发募资更加合理
首发超募现象在A股市场存在已久,资金超募本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全面注册制后,超募程度有所下降。据数据宝统计,2019年7月22日至2023年4月7日期间,注册制公司首发超募比例均值在20%左右;全面注册制以来,首发超募比例均值低于10%,其中2024年及2025年超募比例均值更是为负。从数量占比看,2024年、2025年超募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14%、20.59%,较2023年及以前大幅下降。募资金额的绝对值也在下降,2024年以来,平均首发募资金额下降至6.6亿元。
从募资投向来看,按年度统计,自2021年以来,项目类计划募投金额占整体预计募资比例(简称“项目募资占比”)保持上升趋势。今年以来项目募资占比接近78%,创2020年以来新高,项目募资占实际募资比值更是超过95%,创历史新高。
在制度上,证监会对募集资金出台了更加细致的监管规则。今年年初发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强调募集资金使用应专款专用、专注主业,明确了募集资金用途改变的具体情形和延期实施的流程要求,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临时现金管理、补充流动性,以及超募资金使用等方面做出进一步规范。
综合来看,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深入推进,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超募现象持续得到缓解。监管部门加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用于实体经济和企业发展。
民企成为“中坚力量”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显著的创新驱动力,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快速增长。
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加大对优质民企支持力度,优化了审核流程,为创新型和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上市通道和融资机会,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据数据宝统计,A股1414家注册制公司中(不含2家已退市公司),民营上市公司达到1170家,占比超八成。民营企业IPO数量占比持续维持在高位,2020年~2024年,民营企业注册制公司数量占比持续维持在超80%的水平。2025年以来,新上市的民营公司数量为24家,占29家新上市公司的83%左右。
民营企业已成为注册制时代“中坚力量”。从公司的营收看,2019年,注册制民企营收为604亿元,占全部注册制公司营收比例为50.02%; 2023年营收提高至17724.36亿元,占比提高至60.72%。注册制民企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占比,均在不断提高。
以云天励飞-U为例,公司于2023年上市,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在5亿元上下波动,2024年创历史新高,突破9亿元,同比增长80%以上,增幅创过去4年新高。
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日前,证监会召开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既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加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信息透明度提升
全面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对上市公司信披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让公司有更全面和完整信息披露,让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运作更上一个台阶。
以ESG报告为例,自2019年以来,注册制公司ESG报告披露率逐年递增,2023年创历史新高,超过25%。此外,注册制公司ESG报告的披露及时性也逐年提升。截至4月9日,已有超90家公司披露2024年度ESG报告,占已披露2024年年报的注册制公司数量比例接近四成。
与此同时,注册制公司ESG报告信披质量也有较大改善。从报告篇幅来看,自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ESG报告的平均篇幅呈上升趋势,且不少公司针对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三大维度的量化指标也进行了详尽的披露。
3月28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旨在规范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从而增强市场对资本市场的信任,标志着资本市场在信息透明度提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关文章
-
A股首季成绩单:近八成上市公司盈利
新华社 《中国证券报》30日刊发文章《A股首季成绩单:近八成上市公司盈利》。文章称,截至4月29日19时,共有逾50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一季报,其中超3900家实现盈利,总体呈现“开门红”态势。在相关财报及近期接受调研的过程中,不少公司展现出对全年业绩的“信心满满”,并积极谋划全年发展。业
-
多目标协同发展,中国人寿第一季度核心指标实现高平台上新跨越
4月29日晚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今年以来,面对保险行业的深度变革态势,中国人寿坚持多目标协同发展,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保费、一季度新业务价值等核心业务数据指标均实现稳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
寿光王守波厉害了!谁认识
36年前,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试种成功,拉开了我国蔬菜生产“绿色革命”的序幕。随着产业迭代升级,逐渐成为蔬菜种植的“寿光模式”,如今“寿光模式”不仅在全国遍地开花,而且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生根,走上了“播绿全球”的道路。王守波,就是这批“技术输出”的典型代表。作为山东利森特现代农业设施公司的掌
-
V观财报|*ST合泰被证监会立案,2024年债务重组损益超48亿元
中新经纬4月29日电 *ST合泰29日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ST合泰表示,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各项工作,并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严格按照规定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生产经
-
行业整体承压,金牌家居年报一季报双双滑坡,拟斥不超22亿元继续委托理财
4月28日晚间,A股定制家居龙头之一的金牌家居(603180)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34.75亿元,同比下降4.68%;归母净利润为1.99亿元,同比下降31.7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降39.80%。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92元(含税)。金牌家居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