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持续做大做强沙县小吃产业侧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16:26:02
春光作序,烟火升腾。3月23日,沙县区俞邦村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交响 俞邦映象”特色文旅活动在这里举行,千余名游客纷至沓来,在袅袅炊烟中品味地道的沙县小吃,于明媚春光里欣赏乡村美景,共赴春约。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考察时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他强调,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三明市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沙县小吃富民特色产业,引导沙县小吃继续朝“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推动沙县小吃产业再接再厉,继续引领风骚。
优化服务擦亮品牌名片
“皮要薄一些,上馅后,皮薄馅足。起头捏好角,左一下右一下,往前送一下,再一左一右,最后把口封严实,将包好的饺子放入蒸笼……”近日,在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小吃技能培训班课堂上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老师一边耐心讲解,一边熟练示范,学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动作,不时动手尝试。
蒸饺、锅贴、拌面、扁肉等传统沙县小吃的制作工艺,是沙县小吃的灵魂所在。参与培训的小吃业主吴明鑫表示:“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传统小吃的制作精髓,丰富了我的小吃品类,对我把店铺经营得更出色很有帮助。”
小吃虽小,却关乎民生。三明市一直将小吃产业发展视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通过整合沙县小吃培训学校、食品生产企业、餐饮企业以及相关院校的优势资源,精心搭建教学与实训基地,为小吃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去年,沙县区围绕非遗沙县小吃制作技艺传承、标准店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关键领域,开展了21期沙县小吃综合素质培训,累计培训817人,有效提升了小吃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品牌建设和优质服务,是沙县小吃产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为进一步做好“国民小吃”,三明市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沙县小吃驻外联络处和各地合作公司的作用,实行“总公司 - 子公司 - 终端店”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通过对旗舰店、标准店、示范店进行差异化打造和规范化管理,推进门店提质增量,持续推进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
在品牌商标保护方面,三明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商标授权许可使用制度,先后成功注册“沙县小吃及图形”等集体商标,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细则与品牌标准,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沙县小吃品牌商标管理体系。同时,成立沙县小吃维权工作专班,积极开展维权行动,在上海、深圳、重庆等地区累计查处商标侵权行为55件,为沙县小吃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去年4月,沙县小吃便民服务热线正式开通运行,这条热线就像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小吃业主提供品牌商标许可、市场化运作、小吃技能培训等咨询服务,进一步畅通了政府与小吃业主之间的沟通渠道,让服务更加贴心、高效。

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协同作用下,沙县小吃的品牌效应得到了全面提升。去年,新增沙县小吃标准门店3262家,门店总数达到7718家;新增沙县小吃集团品牌合作公司3家,总数增至24家。上海旗舰店、福州旗舰店、广州示范店、上海临港浦江园区示范店等相继开业,成为展示沙县小吃形象的亮丽窗口。
创新升级延伸产业链条
春日阳光明媚,走进三明厨神食品有限公司,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将沙县拌面等食品精准分装、打包。

“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江西、江苏等12个省份,同时也打入了意大利、美国等海外市场。去年,企业产量达到10万吨,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企业总经理助理李如月介绍。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沙县区以小吃产业为核心,积极构建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的沙县小吃特色食品产业。沙县小吃三产融合示范园聚焦沙县小吃酱料、健康膳食等重点领域,引进26家小吃产业关联企业,新增30条烧麦、蒸饺等沙县小吃预包装产品生产线,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三明市紧紧围绕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招商图谱,积极主动“走出去”,去年先后奔赴哈尔滨、泉州、厦门等地,开展各类招商活动55场次,成功签约厨神智能云仓、肴鲜预制菜生产等项目18个,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随着沙县小吃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与之配套的特色农业也迎来了蓬勃兴起。沙县区坚持“强二产促一产带三产”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大力建设小吃原辅料基地,目前已建成药膳食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约6万亩,林下种植基地3万亩,带动2万余农户投身种养行业,推动了板鸭休闲食品、禽蛋深加工等小吃产业链相关产业发展。
标准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明市加快推进沙县小吃产业标准化建设,从原料种植、加工工艺、产品实现到经营服务,全方位完善标准制定,构建起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目前,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已初步建成,发布实施《沙县小吃餐饮门店经营规范》等4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沙县小吃区域品牌管理规则》等4项三明市地方标准,以及《沙县小吃 蒸饺》《沙县小吃 小笼包》等22项核心产品团体标准,有效规范了沙县小吃的技艺传承和食品加工技术,全面提升了沙县小吃的产品质量。
夜幕降临,沙县小吃文化城里依然人头攒动。一业兴则百业旺,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三明市组织开展小吃文化展示、名小吃展销、小吃制作技艺比赛、沙县小吃推介品尝等丰富多彩的美食活动,以沙县小吃为核心的文旅业态日益丰富,每年吸引超过500万人次前来沙县观光旅游,推动物流配送、餐饮服务及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20亿元。
拓展空间迈向世界舞台
上个月,央视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第五集“风物”篇一经播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节目中,沙县小吃的代表性美食——夏茂甜烧麦和水晶烧麦,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诱人的口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沙县小吃的独特魅力。
在“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探索之路上,沙县小吃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破圈”发展,从地方特色小吃逐渐成长为闻名中外的“国民美食”。
为了深入挖掘小吃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三明市一方面推动小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举办非遗小吃创新赛等竞技活动,让传统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全力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精心策划编制小吃故事集、文化丛书,拍摄小吃题材的电影、音乐剧、网络微短剧等影视作品,建立“福见沙县”“沙县小吃餐饮连锁”等新媒体宣传矩阵,积极参与上海“五五购物节”、上海高校美食节等活动,开展“两进两上”“中华名小吃荟”等系列展示交流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讲述沙县小吃的发展故事。
去年12月7日,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暨第二届海峡两岸美食嘉年华如期举行,这场美食文化盛会自1997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28届。活动以海峡两岸美食文化交流为主线,共开展文体、美食、政务三大类27个项目,不仅为两岸游客带来了一场味觉与视觉的盛宴,也为小吃产业的转型升级搭建了平台,有力促进了两岸的融合发展。

随着两岸美食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沙县小吃成为了两岸交流的重要纽带。自2023年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以来,沙县区先后开展“两岸一家 小吃溯源”海峡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海峡两岸端午龙舟赛等各类交流活动20余场,吸引了超过1000名台胞前来沙县参加海峡两岸小吃文化交流活动。台湾的台北、宜兰、台中、新北等地也陆续开设了近十家沙县小吃门店,让台湾同胞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地道的沙县美食。
如今,沙县小吃作为一张家喻户晓的“国民小吃”名片,已经成为三明市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沙县小吃经营区域不仅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还在美国、法国、日本、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借力“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三明市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推动沙县小吃品牌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沙县小吃”商标国际注册工作,先后在葡萄牙、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沙县小吃推介活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去年,沙县小吃新增国际商标注册国3个,海外门店新增55家,总数达到229家。
从街头巷尾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地方特色小吃到连锁经营品牌产业。如今,沙县小吃成为遍布全国近9万家门店,辐射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带动30余万人就业,年营业额超过550亿元的富民产业。在新的征程上,沙县小吃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奋勇前行,续写富民产业的新篇章。
来源: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民乐县创新“监督+绩效”双轮驱动模式 筑牢高质量发展财政基石
民乐县财政局坚持“党建引领、依法监督、协同联动”原则,深度融合财会监督与预算绩效管理。通过构建“制度+人才+技术”三维支撑体系,创新“监督精准化+绩效刚性化”双轨机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财政管理基石。筑牢三大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制度体系立体化:设立监督绩效评价股统管职能,出台《财会监督职责分工
-
今晚92号汽油预计每升降0.15元 私家车加50升油少花7.5元
8月25日,记者获悉,本轮成品油零售调价周期内(8月12日24时—26日24时),国际原油窄幅区间波动,预计26日24时,国内成品油将开启调价窗口。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许磊表示:“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周期内,原油变化率持续在负值范围内运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收盘,国内第9个工作日参考原油
-
世界首例!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新华社广州/伦敦8月25日电(记者徐弘毅 郭爽)中国研究团队25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世界首个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的案例。该成果有望帮助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被国际专家誉为相关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
全疆第二!前7月,喀什外贸进出口699.6亿元
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8月24日,记者从喀什海关获悉,2025年前7个月喀什地区外贸进出口699.6亿元,同比增长11.8%,规模已超去年前8个月水平排名稳居全疆各地州第二。货运车辆从喀什综合保税区驶过。(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 摄在各类开放平台中,喀什综合保税区表现突出,前7个
-
全省首批,四企入选!
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公布全省首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产业明星企业”名单,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硬实力纷纷入选,成为四川省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企业。考拉悠然引领空间智能新风尚作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