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财政局坚持“党建引领、依法监督、协同联动”原则,深度融合财会监督与预算绩效管理。通过构建“制度+人才+技术”三维支撑体系,创新“监督精准化+绩效刚性化”双轨机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财政管理基石。

筑牢三大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制度体系立体化:设立监督绩效评价股统管职能,出台《财会监督职责分工办法》等14项制度,覆盖预算管理、资产监管等全流程。制定9个股室责任清单,消除监管盲区。人才队伍专业化:配置4名专职监督人员(75%持专业资质),组建30人跨领域专家库。创新“政策-实践-创新”培训模式,累计培训骨干170人次。技术管控精细化:预算绩效实现“三个100%”,129个预算单位全自评、49个投资项目(4037万元)全评估、442项转移支付(39.3亿元)全跟踪。财会监督完成风险全链条排查。

创新三大行动,激活协同动能。精准监督提质:开展专项整治22次,联合纪检、审计对13家单位会计信息深度核查,39项问题推行“一案一策”整改(完成率82%),推动修订内控制度11项。贯通协同增效: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协同税务补征税款28.4万元、联合人大开展专项检查、与审计联合印发贯通协同文件、建立统计数据共享通道。绩效改革深化:首创部门“过紧日子”评估机制(覆盖6部门),试点成本绩效双维模型(污水处理等5类项目)。构建行业绩效指标标准体系,推动评价结果与2026年预算刚性挂钩。

强化长效机制,巩固引领成果。宣传造势:发布省级工作动态5篇、县级17篇,营造规范理财氛围;数据赋能:严格按标准报送监督绩效数据,夯实决策支撑;考核驱动:将监督绩效纳入部门年度评价,挂钩预算安排倒逼落实。

作者:王玉晶

编辑: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