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观察 | 内蒙古“四普”新发现文物遗址点1397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4:58:00
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包头市、通辽市、和林格尔县在会上汇报了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据悉,内蒙古现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遗址点21099处,截至3月28日,全区已复核“三普”文物遗址点21042处,完成率99.72%,调查新发现文物遗址点1397处,10个盟市91个旗县区完成复核任务。55个旗县(市区)开展长城专题文物调查,其中34个旗县(市区)完成调查任务,共调查长城1849个点段、2170公里。
2025年是普查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党中央对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会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思想认识、扛牢政治责任,以更高站位凝聚普查攻坚共识;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精准施策,以更实举措破解普查堵点难点;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闭环机制,以更强合力提升普查工作质效。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把握好时间节点,按照普查总体方案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协同发力,确保复查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把握重点,为普查第三阶段工作做好充足准备;多措并举,加强普查成果的宣传展示、研究发掘和保护利用。
自治区、各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普查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何海潮
审核/柏冬雪
终审/张琛熙
相关文章
-
青海黄河源区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记者9月15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针对此前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的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石刻,国家文物局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
在瓦努阿图做义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北师港浸大学子这样说
暑假期间,三位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学子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来自2022级传播系的谢芷薏、罗凯宁与2023级社会科学系黄婷,先后前往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开展了为期数周的志愿服务工作。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学生罗凯宁(右二)在瓦努阿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瓦努阿图,常年面临地震、飓风、火山喷发等自然灾
-
事业单位补录!人社局最新通知
关于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系统第二批事业单位“1+N”补充招聘乌兰察布市所属岗位考察相关事宜的通知根据《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系统第二批事业单位“1+N”补充招聘工作人员公告》《202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系统第二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现将乌兰察布市所属岗位考察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
退役军人事务部回应抗日英烈抚恤政策:符合条件的烈士遗属都享受着相关的抚恤待遇
8月3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在北京举行。据新华社8月29日消息,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印发通知公布第四批3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出公告公布第四批43名著名
-
7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420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8日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通报显示,今年7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42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2905人(包括3名省部级干部、104名地厅级干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2621人。根据通报,今年7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