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油气陆续有新发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6:39:00
近日,我国在南海东部海域深层—超深层勘探发现惠州19-6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南海东部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彭光荣介绍,该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这是我国海上勘探程度最高的凹陷之一,建有惠州、西江两大油田群,经过近40年的勘探开发,累计生产油气1.68亿吨油当量,所开采的油藏集中于中浅层。惠州19-6油田的勘探发现,展示了我国近海深层—超深层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
彭光荣表示,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面临高温、高压和复杂流体带来的多重挑战。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解放思想,攻克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机制、深部油气保存机理等世界级理论技术难题,创建复合陆缘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是有新发现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新增油气储量主要来源于深层。相较中浅层,深层具有温度高、压力大、油气成熟度高和近源成藏等特点,更利于天然气及轻质油的生成。同时,资源量丰富、勘探程度低,是未来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区。
但是,由于深海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投入呈几何级数增长。一般来说,海水深度大于300米为深水,大于1500米为超深水。此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一直被少数国际大石油公司垄断。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于水深小于300米的浅海。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主勘探开发的超深水大气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实现了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进入“超深水时代”。今年1月,中国海油宣布,“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
3月初,中国海油再次表示,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这是我国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该油气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探井钻遇油气层283米,完钻井深约4840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天然气约37万立方米,日产原油约102吨,成为北部湾盆地首个花岗岩潜山油气勘探发现。
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院长范彩伟介绍,涠西南凹陷是北部湾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凹陷,开展花岗岩潜山成山、成储、成藏研究攻关,有望实现油气的勘探突破。
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我国从1993年重新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长期维持在50%以上,确保油气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已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点。
中国海油首席执行官周心怀表示,这已是中国海油连续2年发现亿吨级油田,为海洋油气持续增产打造了新的增长极。(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芳)
相关文章
-
我国自主研制 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功首飞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今天(7月24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功首飞,后续将全面开启科研试飞和符合性验证试飞工作。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新舟60民用搜救机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圆满完成首次飞行试验,标志着这型飞机由地面试验和试飞准备
-
检验宇宙起源理论!我国在这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新华社权威快报|检验宇宙起源理论!我国在原初引力波探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经过8年研制建设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AliCPT-1)已建成并实现首光观测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辐射的150GHz频段清晰图像标志着我国在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原初引力波探测被公认
-
我们是冠军㊱ | 曹科: “建的不仅是桥 更是人心纽带”
珠江潮涌,东江逐浪,从南沙港铁路龙穴南特大桥的深水桩基,到广州新地标海心桥的曲梁斜拱,从惠州鹅城大桥的异形钢拱,到正在建设的广州跨黄埔涌景观桥,图纸上跃动的数字,既是他熟悉的毫米级精度,也是城市对空间美学的极致追求。18年来,他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在繁华都市的核心区,将冷硬的钢筋水泥化为城市诗
-
7月预计有2至3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沿海地区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气象局今天召开7月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7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4~5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3.8个)偏多;有2~3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常年同期登陆1.8个)。台风强度总体接近常年,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路径为主,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有1个较强台风北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全面投产
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至此,“深海一号”大气田所有23口水下气井均投入生产运行,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迄今为止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标志着我国迈出了以深水气田群建设实现深海油气规模化开发的关键一步。“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