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安徽|纸笺技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1:10:00


3月19日,安徽省合肥市一非遗工作室,学员在练习描金。

3月18日,合肥市融创乐园,纸笺加工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方春希(左)为游客展示纸笺产品。

3月18日,巢湖市掇英轩艺术馆,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靖在检查拖染质量。

3月18日,纸笺爱好者在巢湖市一家纸笺加工技艺研学游基地学习流沙笺制作。

3月18日,巢湖市黄麓镇一家纸笺工坊,工作人员在整理纸笺产品。
3月19日,合肥市文化馆民俗(民间)文化展厅,工作人员为观众介绍纸笺的历史。

3月19日,合肥市滁州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戴萍(左三)带领学生进行纸笺制作。2023年6月,“纸笺加工技艺青少年传承基地”在该校挂牌。
走进位于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的掇英轩艺术馆,一卷卷色泽明艳、表面如缎、金粉熠熠的纸笺映入眼帘。这些经过特殊设计与加工的纸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体现着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非凡匠心。艺术馆创办人、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靖介绍,纸笺制作工序非常繁琐,包括拖染、涂刷、托裱、洒溅、描绘等几十种手工技艺。纸笺品种繁多,不同的纸笺需采用不同的加工技艺,通过多种技艺的相互交叉融合,又可以衍生出新的纸笺产品。
在纸笺加工技艺中,最难的要数“手绘描金粉蜡笺”。粉蜡笺源于唐代,随着时代变迁,其工艺也逐渐失传。1997年,经过数百次的试验,刘靖成功将其恢复。在此基础上,他又相继恢复了泥金笺、朱砂笺、流沙笺、刻画笺等一系列传统纸笺加工技艺,让古法造纸技术焕发新生。2008年,纸笺加工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纸笺加工技艺,巢湖的工匠不断推陈出新,运用新材料将纸笺融入现代设计等。同时,纸笺加工技艺也走进了合肥市的多所高校及中小学,成为同学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
据经济日报记者 赵晶 梁睿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
-
中央媒体看安徽|纸笺技艺
3月19日,安徽省合肥市一非遗工作室,学员在练习描金。3月18日,合肥市融创乐园,纸笺加工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方春希(左)为游客展示纸笺产品。3月18日,巢湖市掇英轩艺术馆,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靖在检查拖染质量。3月18日,纸笺爱好者在巢湖市一家纸笺加工技艺研学游基地学习流沙笺制作。
-
非遗面塑技艺传承人陈远:用面团“塑”写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今年37岁的陈远,用热爱、信念和一双巧手,捏出了非遗传承的新篇章。作为遵义市红花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的传承人,他将传统技艺与创新思维融合,用面团“塑”写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走进陈远的面塑工作室,只见他坐在案台前专注地进行创作,运用不同的塑形刀,在不足掌心大的面团上雕琢神兽的面部特征。黑色的面
-
大国焊匠刘伟用“智慧”弧光点亮中国核电焊接的自主创新之路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申泽帅在山东海阳核电站的焊接车间里,一台造型独特的银色机器人正灵巧地穿梭在直径仅200×200毫米的狭长结构中,焊枪喷吐的红色火焰宛如跳动的精灵。这台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霹雳鼠”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凝结着全国劳模刘伟18年来的创新智慧。从青涩学子到“大国焊匠”,这位80
-
礼赞劳动者,泉城铸匠魂
大众网记者 刘帅 通讯员 杜凯 济南报道赞歌颂五月,劳动最光荣!又是一年“劳动节”,属于劳动者的“高光时刻”再次降临——4月30日,济南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召开,高规格“礼赞”劳动者。会上,一批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受到表扬。他们坚定扛牢政治责任,有序推动改革落地。济南
-
匠心筑梦、劳动出彩!中联重科龙卫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共有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其中,来自中联重科的龙卫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接受表彰。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龙卫国坚守岗位执着匠心的肯定,也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