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1:49:00
新华社昆明4月1日电 特写:苍鹭滇池育雏记
新华社记者胡了然
在滇池南岸一棵水杉顶端,一对“苍鹭夫妇”守护着巢中的鸟蛋。正午时分,气温升至20多摄氏度,雌鹭不时用喙轻轻翻动蛋体,确保均匀受热;雄鹭则警惕地环顾四周,在确保环境安全后飞向湿地浅滩觅食。
突然间,一道裂缝划破鸟蛋,一只幼鸟慢慢破壳而出。羽翼未丰的它试探着展开翅膀,发出细弱的“唧唧”声。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记者走进春日里的滇池南岸,看到候鸟繁衍的生动画面正在这里上演。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丰富,优越的湿地生态环境为苍鹭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在此栖息、筑巢、繁衍后代,湿地中的水杉等植物枝干为其提供天然筑巢材料。
每年二三月,苍鹭进入繁殖季。首枚卵产出后,雌雄亲鸟便轮流守巢,共同孵化。大约4周之后,雏鸟陆续破壳,每窝通常孵化3至5只。作为晚成鸟,新生雏鸟体形娇弱、绒羽稀疏、御寒能力较弱,需依赖亲鸟抱暖、喂养才能存活。
“这几年,在滇池湿地繁衍栖息的苍鹭数量明显增加。经过保护治理,滇池水质明显好转。滇池里小型鱼类数量不少,可以给苍鹭提供充足的食物。”西南林业大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岳亮亮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之后,自然植被变多了,环境变得更加适合鹭类筑巢栖息。
春日里,苍鹭幼雏的茁壮成长是滇池沿岸湿地保护成果的鲜活印记。“我们在滇池畔设立了鸟类保育区,设置了警示牌,禁止游客打扰鸟类栖息,还在环滇池一圈建设了闭环的生态带。”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师曹光秀说。
目前,滇池环湖生态带的面积达6.29万亩,其中包括4.57万亩湖滨湿地,有效发挥了修复生态系统的作用,使得滇池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苍鹭的选择,就是对生态环境的“投票”。(完)
相关文章
-
2025年全国重点媒体盐城行|南北候鸟迁徙路上的“中转站” 这里藏着生生不息的生态密码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江苏盐城摄影报道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8月,编号为“EJ”的勺嘴鹬都会准时抵达这里,这是它离开俄罗斯楚科奇半岛,飞往东南亚越冬的八九千公里路途中,为自己选择的“歇脚地”。作为全球仅剩
-
昆华国际医院建设项目三期有新进展
4月10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发布公示,公布了云南省昆华国际医院建设项目三期的新进展。云南省昆华国际医院(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建设项目三期位于官渡区凉亭片区金马街道办事处,金马路以北。区位图实景鸟瞰图其中三期范围内北侧的一栋建筑已取得省发改委的批复,该栋建筑发改批复名称
-
喊话李现!来金湾「打鸟」,包出片的!
近日热爱摄影的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被生态环境部点赞所谓“打鸟”,是摄影爱好者约定俗成的用语,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与“打靶”类似,强调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伤害鸟类。小金发现不少网友们喊话李现“我在珠海等你!”网友热情邀约因为珠海超受各种鸟类“小
-
云南嵩明:“新农人”探索新模式 生菜产业铺就共富路
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有一位“新农人”,名叫蒲长文,扎根农业一线20余年,带领乡亲们种出高品质生菜,打响嵩明生菜的“绿色招牌”。目前,在蒲长文带动下,嵩明县生菜种植面积1万多亩,每年输出生菜2万吨。当地通过“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的模式,形成蔬菜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让生菜的“绿叶子”成为带动农民增
-
呼和浩特市三部门联合下发通告
为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及时制止和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行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和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在严禁非法开垦占用破坏林地方面,《通告》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