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故乡凄凉的诗句(五首归返故乡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31 12:33:21
故乡永远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不管你走得多远,永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那里有儿时的伙伴,有父母的叮咛,有你熟悉的老屋,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你难以忘怀。想起故乡,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会久久不能平静。
今天,我们来欣赏五首返回故乡的诗词,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心情。
第一首: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回到韶山看望家乡人民。在短短的几天中,他登门造访农民,和老地下党员及赤卫队员促膝谈心。毛泽东和韶山家乡人民群众一起回顾了30多年的斗争历程,看到眼前祖国建设的大好形势,热情洋溢地写下这首《七律•到韶山》的壮丽诗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从1921年到1949年,整整2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和坚强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烈血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32年前那可诅咒的“逝川”,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迎来了崭新的生活。在6月农忙时节,一望无际的庄稼随风摇曳,涌起一阵阵的绿波,让人无限欢喜。在金色晚霞照耀下,建设伟大祖国的广大劳动人民都从各个岗位上回家了。
诗中既描写了革命道路的沧桑,抒发了心中的感慨,憧憬了美好的未来,也是对韶山乃至全中国美好未来的殷殷期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正是有了前辈前赴后继的牺牲,才有我们后辈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永远怀念毛主席他老人家。
第二首: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西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并将其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沛公刘邦集合三千弟子起义,最终击杀西楚霸王项羽,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建立西汉。曾经的泗水亭长,成为九五之尊,君临天下。
此时的刘邦威风凛凛,所向披糜,豪气冲天,“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每个世俗之人在外打拼成功了,有钱了,当官了,谁不想衣锦还乡,被人膜拜、敬仰、崇拜。
第三、四首: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是浙江杭州萧山区人,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他36岁科举入仕,在中央任职五十载,从未被贬外地,86岁辞官告老还乡,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因此,这二首诗,普通民众是最熟悉的,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贺知章36岁离开家乡进入仕途,86岁才回到家乡,唐朝最长寿的诗人。五十年,岁月沧桑,物是人非。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人生有几个五十年,时间就像白驹过隙,贺知章感慨万千。
“乡音无改鬓毛衰”,曾经意气风发的状元郎,鲜衣白马少年时,虽然乡音没有改变,如今已是老迈颓废。
“笑问客从何处来”,五十年前自己是这里的主人,到处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可如今却变成了客人,真是让人悲伤。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自己的熟悉的乡亲,儿时的伙伴大多早已不在人世,只有湖水依然如我离开时那样波光粼粼,真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免让读者感到唏嘘,长叹。
第五首: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诗人流放岭南与亲人隔断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风一个新春之后,终于返回故乡,但是越走进家乡心里就越是胆怯,甚至也不敢想家乡那边过来的人打听故乡事。
按理说,在异乡漂泊的游子返回故乡,应该是激动、高兴,并带着期望,何以“思乡情切,近乡情怯”呢,宋之问到底怯的是什么呢,怯的是“功业未就”?怯的是“囊中羞涩”?怯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实都不是。
宋之问,河南灵宝人,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及第,时年二十。宋之问入仕之时,正是武则天当政之际。武周时期,宋之问一直是武则天身边的近臣,常常谄媚于武则天的宠臣张氏兄弟。
后张氏兄弟亡,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上位,一改武周新法,武皇及张氏一党也得到清算。
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到岭南参军,被贬不久,宋之问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竟然瞒着朝廷,违抗圣命,偷偷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宋之问此时的身份就是个“逃犯”,逃犯最害怕的是什么?当然是害怕被检举发现,所以才有了离家乡更近,内心更害怕的纠结。
最后,李隆基上位后,直接将宋之问赐死。
当然,我们现代人倒是常常引用“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诗来形容久别故乡的游子归返家园时复杂的情绪。

相关文章
-
美媒:特朗普扩大钢铝关税范围,美欧贸易协议有瓦解的风险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公布与欧盟的贸易协议时,许多欧洲企业认为,这将消除美欧贸易中的不确定性。然而,特朗普政府上个月宣布,将扩大50%钢铝关税的适用范围,将400多种产品纳入需缴纳50%钢铝关税的清单,引起欧洲企业的强烈不满。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6日报道,美国决定扩大钢铝
-
解锁副中心“冷知识”|一场场农业“科技风暴”在这里上演
千年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拔地而起,在城市发展飞速变化的同时,您可能不知道,这里还藏着一片种业科技大舞台。在通州区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一场场颠覆传统农耕的“科技风暴”每天都在上演。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像一台“基因CT扫描仪”,每天可完成24万个基因检测,速度是传统方法的千百倍。科研人员形容,“以前育种
-
图集|长沙红衣呐喊,娄底蓝海翻涌!湘超双城球迷燃爆现场
9月7日晚,“湘超”揭幕战在长沙贺龙体育场打响。揭幕战上演焦点对决,长沙与娄底两支队伍会师绿茵场。长沙球迷身披红衣集结呐喊,还有十余名银发球迷现场奏响“胜利进行曲”;蓝色的娄底助威团则手举“娄底必胜”标语,红蓝两色在比赛现场交织成绚丽画卷。组图:记者胡嘉会 编辑:刘中钰来源:潇湘晨报·晨视频
-
山西公布明代早期家族墓地考古发掘资料
9月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长治高新区明代早期家族墓地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发现墓地明堂与壁龛和壁面图像有对应关系,为研究明代早期丧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山西长治高新区明代早期家族墓地中发现的明堂。(资料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长治高新区明代早期家族墓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北环西街与西环路交
-
抖音热推小说《重生后,我选择病娇女二》全文在线阅读
《重生后,我选择病娇女二》情节紧扣人心,是优秀果冻哥哥写一部不可多得的短篇言情小说,语言简洁但却生动形象。讲述的是:“钱包我已经交给辅导员了,他说会统一处理的。&rdqu